西红柿切成小块,泡发好的木耳手撕成大小合适的小块,土豆切成小丁,将淀粉洗净,用泡上。
7·锅内倒入油,将蒜片,姜末,葱段炒香,倒入西红柿块炒至出水后,加入老抽少许,蕃茄酱少许,白醋少许,盐少许,翻均匀后倒入炒好的鸡蛋,翻匀后盛出。
菜谱介绍
以下是作者对这道菜的介绍及点评:
陕西八大怪
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
“关中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关中八大怪”有时被称作“陕西八大怪”,但这是不完全合理的。实际上“陕西八大怪”中的风俗仅出现在关中一带,在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并非如此。陕西省地理纬度跨度极大,从北至南存在陕北(黄土高原为主)、关中(渭河平原为主)、陕南(以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为主)三大自然条件、文化差异巨大的区域。以关中一地的风俗概括整个陕西,存在以点概面的概念缺陷,近年来亦多表述为“关中八大怪”以去除歧义。
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
由于蹲起来比坐着更方便(因为关中地区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农忙的时节比较多,所以大家在抽空休息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蹲在地上,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到的习惯,所以人们(指农村)一般不坐板凳,即使有板凳也会蹲在上面。
二怪----房子半边盖:
主要关中人比较讲究风水,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下雨也要把雨水流到自家院里,二则是为了采光的方便,三则关中地方农民闲时比较爱“串门子”(即邻居常走动谝闲话),为了不至于邻居看到自己的物品而盖才成这样;最后就是家家户户的厕所在屋子的最后面,以前没有化粪池,基本是人工把粪便积攒起来用“架子车”拉到地里上肥方面,也为了更好的通风。
三怪----姑娘不对外:
关中地区嫁娶讲究的是“知根知底”,旧俗认为自己的女儿嫁到外面会受欺负,而外面的媳妇娶到家里又怕丢失,所以一般情况下姑娘是不往外嫁的,基本都会在县内,或乡村一级的范围内结婚,这也和当时的娃娃亲有关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男子或女子10岁左右就会相亲找对象)
四怪----帕帕头上戴:
夏天戴手帕,为了方便农耕作业,冬天戴手帕主要为了保暖,关中地区妇女没有戴帽子的习惯,二则是因为关中,特别在陕西武功、乾县、兴平、杨凌一带至今还流传着结婚要给小叔子手帕的习惯。
五怪----面条像腰带:
关中地区的面食花样繁多,大多数面条比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些。关中豪爽,爱吃宽面,厚面。
六怪----锅盔像锅盖:
由于关中人喜欢用秸秆烧火做饭,而秸秆的火恰到好处,比较“文”,且不容易将锅里的食品烧糊,而且喜欢一大家子在一起烧饭吃,避免浪费,从而用的锅基本口径都在80公分以上,烙的锅盔自然就和锅盖一样大了。
七怪----油泼辣子是道菜:
陕西关中地区喜爱吃辣椒,所有的面食中都带辣子,无辣不下饭。
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
这里的唱戏指的是秦腔表演。
菜式制作特点 | |
口味:其他 | 工艺:炒 |
耗时:一小时 | 难度:普通 |
菜谱主材料 | |
普通面粉:300克 | -- |
辅助料用量 | |
猪绞肉:200克 | 土豆:1个 |
蒜苗:适量 | 鸡蛋:3根 |
西红柿:适量 | 木耳:2个 |
大蒜:适量 | 姜:1个 |
葱:适量 | 小青菜:少许 |
调味料用量 | |
食用油:适量 | 盐:适量 |
蚝油:适量 | 蕃茄酱:少许 |
老抽:适量 | 白醋:少许 |
鸡精:适量 | -- |
絮叨:
1·面团加入食盐,可以提高面条的筋度,此面团需要提前准备。(如:明天中午吃,就得在今天晚上把面团和好)
2·正宗软面是需要白豆干,今天下雨没有办法买,用木耳代替,炒蒜苗也可以换成炒韭菜。
3·水开先放少许盐,面条不会粘在一起。
4·木耳提前泡发好,方便使用,泡好后的木耳,如果发现有硬芯的地方,请不要使用。
5·土豆洗去淀粉泡一泡,在炒的时候汤不会粘。
小窍门:
1·炒鸡蛋油稍微多点,鸡蛋比较吃油,在打散的鸡蛋中,加入少许水,炒出的鸡蛋软嫩,口感很不错!
2·西红柿洗净,用勺子均匀的在表皮刮一遍,轻轻一抠,皮就下来了。
陕西小吃-户县软面菜谱来自网友免费分享,本站不以任何形式将图片、菜谱烹饪制作流程等作商业用途;版权归作者【金金小宝贝】所有,如图片或文字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我们核实后将删除侵权内容。
同时我们无法对菜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每个步骤内容进行校验,以及文中出现的相关重量及时间单位的准确性及合理性,请读者自行斟酌。祝愿大家都能做出一道美味的陕西小吃-户县软面。
©做菜菜 ZuoCaiCai.COM 教你做一手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