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历史
菜品起源
甑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甑糕是从我国最古老的“粉糍”演变而来,唐代趋于定型。因为甑糕是用“甑”蒸成的糕,故谓之甑糕。
甑糕是关中地区、晋南地区的风味小吃。陶甑蒸出来的质量最好。甑糕的原料是江米(传统是无锡糯米)、大枣(以灵宝毛头枣最好)其比例是每锅江米10公斤,大枣3公斤泡米、装甑、加水与火功等,都有严格要求。
甑糕,形色俱佳,软硬适度,软甜粘劲,味道醇厚,实为冬春早點的佳品。
甑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几百年前由陕西传入。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锅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灵宝俗名劲子,故而甑糕也叫劲糕。
甑糕的古老,首先表现在它的炊具上,它是使用由最古老的蒸具“甑”演变而成的甑锅蒸制而成,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陶甑蒸出来的质量最好。
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它又是由中国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子专用的食品“糗饵粉糍”演变而来的。《周礼·天宫》有羞笾之食糗饵粉糍的记载,“粉糍”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沙馅(古時叫豆屑末)蒸成的饼糕。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馅蒸成的糕饼,并不放枣,到了唐代才发展成枣米合蒸。唐代,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凤糕”和如今的甑糕一脉相承。
唐宋以后,糕类食品越来越多,既有麦面的,又有米面的,有豆类的,也有蔬果的。即使糯米糕,也从形状,味道等方面分了数十种之多。各种糕都有自己的名称。有的以用料为名,有的以形状为名,甑糕则以独特炊具为名。
轶事典故
吃甑糕易上瘾。有一作家,黎明七點跑步,八點赴甑糕摊吃三碗,返回关门写作至下午四點方停歇,数年一贯,写书十年,体壮发黑眼不近视。 甑糕,实在无愧为西安的特色小吃。单看蒸甑糕的深口大锅,便已十足的“生愣”:口阔二尺六,锅深二尺八,铸铁而成,陕西老话称此种锅为“甑”,甑糕即因此而得名。卖甑糕的小贩也甚是“生愣”,蒸好甑糕的铁甑,外面被煤烟熏得乌黑,就直接搬出来往食摊上一架,颇像一只硕大的黑鼓。
这种铁甑,其实不仅秦地独有,二十年前全国各地几乎都能看到。在古代,蒸食炊具就有陶甑,商周時代有铜甑。宋代大诗人陆游的《秋花歌》中有“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的诗句。不过,宋代的甑已经是铁甑了。
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巨变,使用了两千多年的铁甑逐渐淡出百姓的厨房,惟独陕西,古风犹存,乡村农家的灶台,大多还在使用这种硕大的铁甑。不仅甑,陕西人饮食的家什都大,像吃羊肉泡馍的大老碗,喝汤用的大盆,连喝茶也是大号茶壶。总之,大锅做饭,大碗盛酒,大,才吃着痛快,大,造就了这里的饮食文化。就连陕西人,也生得脸皮黑红,脸庞儿四四方方,神似一尊尊大号铁甑。
甑的介绍
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的容器。据传,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時代又有陶甑,商周時代发展为青铜铸成,铁器产生后,又变成了铁甑,如今也有用白铁叶子焊成的。陶甑蒸出来的甑糕质量最好。
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時代又有了陶甑,商周時期发展为铜甑,以后又变为铁制。从此,铁甑这个炊具就世代沿袭,流传。这种铁甑形似圆筒,底部有许多透气的小孔。
食材原料
芸豆100克 | 糯米500克 |
大枣350克 | / |
制作方法
做法【一】 | |
材料 | 糯米、大枣、核桃仁、葡萄干、白砂糖、调味料等 |
第1步 | 大枣去核备用 |
第2步 | 核桃仁适量备用 |
第3步 | 葡萄干少量 |
第4步 | 糯米清洗干净,备用 |
第5步 | 糯米和三倍清水一起加入电饭煲,开煮饭键煮一个小時,期间要多搅拌几次,以防糊锅。 |
第6步 | 电饭煲内铺一层大枣,核桃仁,葡萄干;再铺一层煮好的糯米,糯米稍微厚一點。 |
第7步 | 铺好的糯米上再铺一层大枣核桃仁葡萄干,视食材多少调整具体糯米和干果的层数。 |
第8步 | 电饭煲开煮饭键煮十分钟,然后开保温键,八小時后甑糕就OK了。 |
做法一详细步骤 » | |
做法【二】 | |
材料 | 糯米、蜜枣、芸豆、调味料等 |
第1步 | 准备材料。 |
第2步 | 将糯米、芸豆提前泡好。(芸豆泡的時间要长一些) |
第3步 | 蜜枣对半切开。 |
第4步 | 取干净的大碗将泡好的糯米均匀的铺在底部。 |
第5步 | 上面铺一层蜜枣(蜜枣稍微铺的多一下) |
第6步 | 蜜枣上面铺一层糯米。 |
第7步 | 再在糯米上均匀的铺一层泡好的芸豆。(重复第四步,第五步) |
第8步 | 最上面铺上糯米。加适量清水。如果容器大可以多铺几层 |
第9步 | 放入高压锅蒸40分钟,待自然冷却取出即可。 |
做法[二]详细图解 » | |
做法【三】 | |
材料 | 糯米、大枣、芸豆、调味料等 |
第1步 | 芸豆用水提前泡一夜。(这个不好泡要一天一夜) |
第2步 | 糯米泡制4小時以上。 |
第3步 | 大枣洗净 |
第4步 | 上锅大火蒸10分钟。 |
第5步 | 大枣稍稍凉一下,不烫手即可 |
第6步 | 大枣去核备用。 |
第7步 | 盆底先铺一层米。 |
第8步 | 再铺上一层大枣。 |
第9步 | 再铺上一层米。 |
第10步 | 再铺上一层芸豆,我放的多可以适当少點。 |
第11步 | 在铺一层米,不好意思我铺的時候发现米泡的少了。 |
第12步 | 最后铺上一层大枣,再撒上大概小半碗水大概100g吧。 |
第13步 | 保鲜膜盖上放入高压锅内。 |
第14步 | 高压锅调到時间最长,这時就等吧,好了之后再焖到高压锅自然凉。 |
第15步 | 打开锅盖看看。 |
第16步 | 成品 |
做法[三]详细图解 » | |
做法【四】 | |
材料 | 糯米、芸豆粒、枣、调味料等 |
第1步 | 糯米洗净泡好,四小時以上。 |
第2步 | 芸豆粒洗净泡好,最后泡上一夜。 |
第3步 | 枣洗净去核,我用的是干枣和蜜枣各一半。家里没有蒸锅,只有电饭煲,最底一层是糯米(放上五分之二),然后盖上一层枣子。 |
第4步 | 然后再铺一层糯米(五分之一),接着是一层芸粒。 |
第5步 | 最后还是一层糯米(五分之二),一层枣子。加水加到最上面一层枣即可。刚刚没过即可。 |
第6步 | 時间一个多小時吧,自己把握可以尝尝。很香甜。一大锅吃了很久。 |
做法[四]详细图解 » | |
做法【五】 | |
材料 | 糯米、红枣、红豆、蜜枣、葡萄干、水、调味料等 |
第1步 | 红豆提前一天浸泡。 |
第2步 | 糯米洗净用水浸泡至用手可以搓碎。 |
第3步 | 红枣洗净。 |
第4步 | 红枣放在蒸帘上蒸10分钟,去掉枣核待用。 |
第5步 | 葡萄干和蜜枣清洗。 |
第6步 | 找一个深盆,底部铺上一层浸泡沥去水的糯米(这层糯米稍多)。 |
第7步 | 摆上一层红枣和蜜枣。 |
第8步 | 再铺上一层糯米。 |
第9步 | 铺上一层红豆。 |
第10步 | 铺上剩余的糯米,这一层糯米也稍多。 |
第11步 | 摆上剩余的红枣。 |
第12步 | 放入葡萄干。盆中加入没过糯米的水。 |
第13步 | 放入高压锅中,上汽后转小火蒸了45分钟。 |
第14步 | 蒸好的甑糕。 |
做法[五]详细图解 » | |
做法【六】 | |
材料 | 糯米、枣、冰糖、调味料等 |
第1步 | 用凉水泡米,水要没过米,我都是提前一天晚上泡着。米用手能捏开就是泡好了 |
第2步 | 泡枣,水没过枣。泡软就好 |
第3步 | 将泡好的枣捏碎,待用 |
第4步 | 蒸锅这一层放笼布 |
第5步 | 笼布上铺糯米 |
第6步 | 糯米上铺一层捏碎的枣,(不捏碎也行,看个人喜好,也可以再放些葡萄干) |
第7步 | 再铺一层米,放火上开始蒸。等水开冒气之后计時,蒸30分钟。在这期间,另起一锅,烧水化冰糖。30分钟到后掀开锅盖,把化好的冰糖水,慢慢的均匀的倒进米里(看到糖水在米表面冒泡泡的時候,用筷子在米上插几个洞洞,再倒糖水进去,保证最下面的米也甜甜的) |
第8步 | 倒完糖水后蒸10分钟(也是锅冒气之后计時),再倒一次糖水,再蒸10分钟(锅冒气之后计時)。 |
做法六详细步骤 » | |
做法【七】 | |
材料 | 糯米、红枣、芸豆、花生米、糖、调味料等 |
第1步 | 芸豆和花生米泡一晚上,洗净控干,图为芸豆。糯米泡三个小時 |
第2步 | 红枣上锅蒸10分钟,拿出来剪开(也可以在刚出锅時用筷子戳出枣核) |
第3步 | 炒锅烧开水,加入泡过的糯米,水和米一样高,不关火,不停搅拌米,等到有泡了关火,再搅拌一会儿防止糊锅 |
第4步 | 洗一个干净的容器,擦干净边缘抹上一點儿油。先铺一层米,再铺一层花生米或者芸豆,如此循环直到用完糯米,最上面铺红枣,铺完压一下(我没有压,最后感觉枣和米都没黏在一起)。蒸锅多放點儿水,放在篦子上,大火烧开后再小火蒸40分钟。 |
第5步 | 出锅,我压了一下,感觉不太粘,也可以把米和豆子之类的完全拌在一起。盛一些在碗里,根据自己口味放白糖搅拌即可食用。 |
做法七详细步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