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肴特点
香甜可口,清凉下火,爽口绵甜,益脾胃,解热祛毒。豌豆食品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特别是对糖尿病和产后乳汁不下的患者有奇特药效,也可制作烙炸类休闲食品,是夏季去暑的冷食,系太原市時令小吃之一。
营养价值
豌豆:豌豆中富含优质蛋白质、胡萝卜素,可以提高機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增强機体免疫功能,防止人体致癌物质的合成,降低人体癌症的发病率。豌豆中还含有较为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能畅,起到清洁大肠,防止便秘,抗癌防癌的作用。豌豆与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还具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
柿饼:柿子的营养素十分丰富,是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柿子含碘,因缺碘引起的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食用柿子很有帮助。一般人经常食用,对预防碘缺乏也大有好处。柿子有养肺胃、清燥火的功效。可以补虚、解酒、止咳、利肠、除热、止血。柿饼具有涩肠、润肺、止血、和胃等功效。柿子能促进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帮助機体对酒精的排泄,减少酒精对機体的伤害,能够醒酒解醉;柿子含有黄铜甙,可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脑血管功能,防治冠心病、心绞痛。
制作方法
做法【一】 | |
材料 | 去皮豌豆、绵白糖、麻油 |
第1步 | 去皮豌豆,用两倍清水泡发,時间较长,我用了一晚上的時间。 |
第2步 | 涨发好的豌豆入电压力锅,再次放入清水,以不没过豆子为宜,选择煮豆键开始。 |
第3步 | 煮熟的豌豆出锅,趁热将绵白糖及干桂花放入,用饭勺反复挤压豆子成泥状,以没有颗粒为好。 |
第4步 | 模具内刷麻油,将豌豆泥放入压实。 |
第5步 | 放凉后即可扣出。 |
第6步 | 这是用奶奶留给我的桃木模做的豌豆糕。 |
做法一详细步骤 » | |
做法【二】 | |
材料 | 干豌豆、砂糖、调味料等 |
第1步 | 洗净豆豆放在煲里,最好不要铁的,煮至豆豆开花。 |
第2步 | 然后用搅拌機打烂。 |
第3步 | 倒入不粘锅里炒,加糖,炒至半干。 |
第4步 | 将糊倒入容器里。 |
第5步 | 放在冰箱,我用了个架子托起,为的是让底部也能均匀的冷却。 |
第6步 | 我将其冷却了半天,从冰箱取出,反扣在砧板上。 |
第7步 | 切条,翻九十度,然后斜切片象菱形,摆盘。 |
做法[二]详细图解 » | |
做法【三】 | |
材料 | 鲜豌豆、水、糖、盐 |
第1步 | 鲜豌豆粒洗净,加适量水,放高压锅 |
第2步 | 按下豆类蹄筋键 |
第3步 | 煮熟的豌豆粒用料理機打成糊 |
第4步 | 加糖,极少量盐,放不粘锅,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
第5步 | 炒至水份蒸发,半干,出锅 |
第6步 | 放到不沾烤盘,整形。放冰箱冷藏。 |
第7步 | 切成块 |
第8步 | 各种形状 |
做法三详细步骤 » | |
做法【四】 | |
材料 | 豌豆、糖、黑芝麻粉、蜂蜜、水 |
第1步 | 豌豆提前3、4个小時泡水 |
第2步 | 放入高压锅加水,水量高过豌豆或再多些 |
第3步 | 压40分钟 |
第4步 | 刚揭锅時的豌豆,鼓涨得有原来的两倍大 |
第5步 | 用勺稍碾压即成粉状 |
第6步 | 凉后倒入搅拌機 |
第7步 | 搅打3、4次 |
第8步 | 如过于浓稠、搅拌機转动费劲的话,加些水。 |
第9步 | 将豆泥重新倒回高压锅,加白糖,中小火熬 |
第10步 | 期间用勺子不停搅拌 |
第11步 | 直至豆泥干稠成型,勺子底部粘些豆泥也不会掉下来 |
第12步 | 黑芝麻粉和蜂蜜调成馅,干的话就加少许水;豌豆泥分成若干个小块 |
第13步 | 取一块豆泥,压成碗状 |
第14步 | 馅包入皮中 |
第15步 | 揉圆 |
第16步 | 填满模具 |
第17步 | 倒扣 |
第18步 | 脱模 |
第19步 | 切开,可以吃啦。 |
第20步 | 纸托装饰一下 |
第21步 | 多做的可以放入保鲜盒冷藏,这份送给老爸老妈。 |
做法[四]详细图解 » | |
做法【五】 | |
材料 | 鲜豌豆、水、糖、调味料等 |
第1步 | 鲜豌豆粒洗净 |
第2步 | 放入电高压锅,加适量水。按下豆类蹄筋键 |
第3步 | 煮熟,捞出,控干水份 |
第4步 | 放入绞菜器,搅碎,变成糊状。这个过程用料理機肯定效果更好,料理機打得更碎,更细腻。我闲麻烦,直接用了绞菜器。粗糙點,但是不影响味道 |
第5步 | 把搅好的糊加入糖粉,拌匀,放入饼干模具成形,(应该用月饼模具才好看,我没有,用饼干模具来代替)放冰箱冷藏食用口感更好 |
第6步 | 成品 |
第7步 | 各种形状,很漂亮 |
做法五详细步骤 » | |
做法【六】 | |
材料 | 豌豆、白糖、调味料等 |
第1步 | 豌豆提前浸泡12小時; |
第2步 | 倒入清水,大火煮30分钟; |
第3步 | 将煮好的豌豆,用沙盆捣烂; |
第4步 | 用汤匙压豌豆,过筛; |
第5步 | 热锅,倒入豌豆泥; |
第6步 | 加入白糖; |
第7步 | 炒至豌豆泥,不易划动; |
第8步 | 倒入保鲜盒,冷藏5个小時; |
第9步 | 取出豌豆糕,切成块即可。 |
做法[六]详细图解 » |
历史渊源
豌豆古称为山戎。《本草纲目》记“山戎,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名豌豆,种出胡戎,今北土甚多”。《史记》说“戎”在“唐虞以北”。可见豌豆3000年前就开始在太原以北这片土地上春华夏实了。后来“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管子·戎》),豌豆在北中国均有种植,而历史上“出胡地者大如杏仁”,以晋北高寒山区种植的为最好。
豌豆从苗到豆,皆可成为民人美味。《黄河文化丛书·民食卷》载,春雨过后,花开四野,鲜嫩的豌豆苗翠色诱人,采回与嫩韭相拌,或单味炒食,清香宜人。及至结荚,俗称“扁角”,采摘生食,汁甜津爽,煮炒成菜,堪为佳品。初夏,豌豆“百谷之中,最为先登”,吃法明代之前就有“煮、炒皆佳。磨粉,面甚白细腻”(《本草纲目》),除了熬粥煮饭、造曲酿酒、制作凉粉外,还包馅制糕,称豌豆糕,为民间风味小吃。
《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述,清初豌豆糕传入北京,改名叫豌豆黄,成燕京著名传统小吃,于是有了“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居里,十文一块买黄琼”之说。在乾隆皇帝早膳中曾有“豌豆黄”一品,但当時在宫中并不吃香。到慈禧太后時,传小贩进宫制作,改良成不加馅心,渐成为清宫廷名點。
豌豆糕在山西的曲沃、侯马、河津、河南济源等地又叫做“豆沙糕”或“澄沙糕”,由豌豆、栀子、柿饼制成。当地人喜食豆沙糕,成了不少外来人的生意经,民谚有“来到曲沃县,住在大东关。抄弄一副担,赚點豆沙钱”。民国年间,豆沙糕担摊比比皆是,成为独具风味的地方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