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由来
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時明州(现为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即用黑芝麻、白砂糖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状,然后猪油、白砂糖相继放入混合物揉成团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帝边是一个卖汤圆的担子,那火便是煮汤圆的火。” 沙汀《困兽记》二五:“太阳已经落土,汤圆担子已经上了街了。”
文化传统
吃汤圆是汉族人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陈志岁《汤圆》诗云:“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 甬地俗语云:“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足常乐又一天。”胡秉言也有诗曰:“香泽糯米做汤圆,沸水飘银富贵咸。入口绵甜滑润爽,阖家欢乐醉天年。”“宁波汤圆”是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节庆時间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故至汤圆又叫“浮元子”。
正月十五元宵节,“宁波汤圆”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汤圆”,又称元宵;“汤圆”以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料,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北方元宵,是以馅为基础,江米面粉为外立面的制作工序。过程简单易学: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大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簸箕里,倒上适量江米粉,摇晃中就“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時江米粉才吸收水份变糊。
南方汤圆:与元宵做法完全不同,倒有點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搅成团,放置几小時让它“饧”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团状,搓成圆形。做得好的汤圆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但是汤圆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吃。进入90年代,这時有了速冻工艺,汤圆才出现于商店超市里。
制作方法
做法【一】 | |
材料 | 紫薯、糯米粉、花生、糖粉、猪油、蜂蜜 |
第1步 | 花生炒熟去皮 |
第2步 | 然后放入料理機中打碎 |
第3步 | 花生碎中加入适量蜂蜜混合,然后团成圆形放入冰箱冷藏半个小時 |
第4步 | 紫薯上锅蒸熟压成泥,加入适量糯米粉揉成面团备用 |
第5步 | 把冰箱里的陷取出,然后用揉好的糯米面团包入馅料即可! |
第6步 | 上锅蒸熟即可享用 |
第7步 | 另外一种办法是馅料冷冻半个小時取出,然后在盆里放入干的糯米粉滚下,然后拿出来放入滤网沾水,在滚上糯米粉,同样的动作可以做了七八次,这样比较简单些 |
第8步 | 这是第二种方法的做法,也不错的 |
做法一详细步骤 » | |
做法【二】 | |
材料 | 糯米粉、汤圆心、水 |
第1步 | 适量糯米粉倒入盆中 |
第2步 | 准备好汤圆心子,也就是汤圆馅儿,它是黑芝麻花生的(因为是上次妈妈带来的,我就放冰箱了,所以拿出来稍加揉了揉,这个馅有猪油的原因所以馅料稍揉就很滋润了)如果你的馅是现做的就可以直接用了,口味首选黑芝麻是最优的,非常香郁。 |
第3步 | 分多次少量加入水 |
第4步 | 和成不粘手,软硬适中的粉子面团 |
第5步 | 把粉子面团分成个个小剂子,就跟北方人包饺子分剂子是一个道理 |
第6步 | 把汤圆芯子也分成等分,搓圆(我上次没分,直接用手掰的,结果弄得汤圆表面“五颜六色”,如果你对自己包汤圆的手法有信心你也可以不用分) |
第7步 | 取一份粉子面团,按扁 |
第8步 | 再稍稍整理成稍大的饼状 |
第9步 | 放入一份汤圆馅 |
第10步 | 用虎口或指头整理收口 |
第11步 | 在掌心搓圆 |
第12步 | 依次做好所有汤圆 |
第13步 | 烧好开水 |
第14步 | 依次慢慢一个个放入汤圆 |
第15步 | 用勺子轻轻推动汤圆,继续保持中火煮 |
第16步 | 待汤圆煮至浮在水面上,即熟 |
第17步 | 美味出锅,享用吧 |
第18步 | 好事成双,汤圆一般是按双数盛入碗中 |
做法[二]详细图解 » | |
做法【三】 | |
材料 | 糯米粉(汤圆皮)、清水(汤圆皮)、黑巧克力(巧克力馅)、淡奶油(巧克力馅)、黄油(巧克力馅)、黑芝麻(黑芝麻馅)、黄油(黑芝麻馅)、绵白糖(黑芝麻馅)、淡奶油(黑芝麻馅)、低筋面粉(奶酥馅)、绵白糖(奶酥馅)、黄油(奶酥馅)、淡奶油(奶酥馅) |
第1步 | 制作巧克力馅。将黑巧克力和黄油放在碗中,隔热水融化后加入淡奶油混匀即成巧克力馅。 |
第2步 | 放入冰箱中冷藏至变硬。 |
第3步 | 制作黑芝麻馅。将黑芝麻炒熟。 |
第4步 | 用料理機将黑芝麻打成粉末状。 |
第5步 | 黄油、绵白糖和淡奶油放入小碗中,隔热水融化后加入黑芝麻粉末中。 |
第6步 | 用手揉匀成团,即成黑芝麻馅。 |
第7步 | 制作奶酥馅。黄油打发至呈轻盈的羽毛状。 |
第8步 | 加入绵白糖,继续打至糖溶解。 |
第9步 | 筛入低筋面粉,加入淡奶油拌匀成团,即成奶酥馅。 |
第10步 | 将三种馅料准备好。分别搓成8g左右的馅料球。巧克力馅8个、黑芝麻馅9个,剩的奶酥馅做了4个。 |
第11步 | 制作汤圆皮。取1/4左右的糯米粉,加适量水,和成团。分成6个小团,按扁。 |
第12步 | 将6个扁面团加入烧开的热水中煮熟。 |
第13步 | 将煮熟的面团捞出,和剩余的糯米粉、水一起揉成基本不粘手的面团。 |
第14步 | 面团盖保鲜膜,醒15分钟。 |
第15步 | 醒好的面团揉成长条状,均匀的分成21个小面团。 |
第16步 | 取一个面团,按扁,翻面后放入一个馅料球。 |
第17步 | 将馅料球包好,捏紧收口。 |
第18步 | 在糯米粉中滚一下,将汤圆表面沾满糯米粉。 |
第19步 | 包好所有的汤圆,锅内水烧开后,汤圆下锅,中火煮至汤圆漂起即可。 |
第20步 | 剩余的汤圆放在容器中,盖保鲜膜,放冰箱冷冻保存。 |
做法三详细步骤 » | |
做法【四】 | |
材料 | 糯米粉、南瓜泥、菠菜汁、豆沙馅、玫瑰酱 |
第1步 | 准备食材,豆沙馅,糯米粉,南瓜泥,菠菜汁,玫瑰酱(不吃可以不放)。 |
第2步 | 活成光滑的面团。 |
第3步 | 包入豆沙馅。 |
第4步 | 和好的面,包上豆沙馅,用手搓圆,放在蒸屉上,水开,下锅煮,放少许盐,防止粘连,飘起,捞出,汤圆就做好了,比外面买的好吃·· |
做法四详细步骤 » | |
做法【五】 | |
材料 | 糯米粉、白糖 |
第1步 | 糯米粉里添加糖,习惯甜的可以多加。再加入水,揉成面团。 |
第2步 | 切成四份。 |
第3步 | 取出其中的一份。 |
第4步 | 搓成条。 |
第5步 | 做成小继子。 |
第6步 | 再把每一个搓成圆。 |
第7步 | 加入开锅的水锅中。 |
第8步 | 等汤圆浮上来以后,就能成盘了! |
做法五详细步骤 » | |
做法【六】 | |
材料 | 元宵粉、水、黑芝麻汤圆馅、花生玫瑰汤圆馅 |
第1步 | 准备用料 |
第2步 | 将元宵粉和水倒入大碗 |
第3步 | 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 |
第4步 | 分割成30个剂子 |
第5步 | 取一个剂子,按成小窝状 |
第6步 | 放入馅料 |
第7步 | 将面皮边缘向上推起 |
第8步 | 逐渐收拢 |
第9步 | 收口后搓圆,这是黑芝麻的 |
第10步 | 花生玫瑰的搓成椭圆形 |
第11步 | 全部包好 |
第12步 | 锅中倒水,烧开 |
第13步 | 逐个放入汤圆 |
第14步 | 转中小火,慢慢煮 |
第15步 | 所有汤圆浮起,即可食用 |
做法六详细步骤 » | |
做法【七】 | |
材料 | 糯米粉、黑芝麻、蜂蜜、猪油、紫薯、可可粉、豆沙、糖桂花、白砂糖 |
第1步 | 黑芝麻放锅里小火炒熟 |
第2步 | 芝麻中加15g白砂糖放料理機中打细(加白糖可防止芝麻搅打時出油结块) |
第3步 | 加蜂蜜和适量猪油拌匀 |
第4步 | 分成12g一个,搓成小球 |
第5步 | 准备好糯米粉 |
第6步 | 加热水和成白色粉团 |
第7步 | 分成每个18g的小粉团,用手捏扁,放入芝麻小球,左手食指和右手虎口配合把馅包在里面,搓圆 |
第8步 | 全部做好的白色汤圆 |
第9步 | 紫薯蒸熟压成泥 |
第10步 | 趁热加入糯米粉和成粉团 |
第11步 | 同样包好紫薯汤圆,用的是豆沙馅 |
第12步 | 取一部分白色粉团,加入可可粉揉匀,包入芝麻馅 |
第13步 | 锅中放水烧开,下入汤圆,待汤圆浮起后加入一勺糖桂花再煮4分钟 |
第14步 | 三色汤圆,糯糯的,咬一口,甜蜜与快乐在嘴里心里融化 |
第15步 | 自制的黑芝麻馅,不像买的汤圆那样流油,有着一股纯正的香味和蜂蜜的甜味 |
做法七详细步骤 » |
节令习俗
冬至也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丰富多彩,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或“冬至圆”。据清朝文献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营养价值
甜馅汤圆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汤不需要再加糖,以减少热量摄取;若是无馅小汤圆,汤可以用糖桂花、甜酒酿、花茶或者桂圆红枣汤、桂圆姜汤取代,后者可有补身祛寒的功效;煮咸汤圆時可放一些蔬菜,增加纤维素。
面对热滚滚、香喷喷的汤圆,忍不住想要大咬一口,老少一定要特别注意,吃汤圆切记缓慢、小口,避免汤圆哽住喉头或气管。由于汤圆含高量“糖分”,加上芝麻、鲜肉、花生含“高油脂”及“高热量”,一定要少量食用,不要一次吃得太多。
食用指南
配點辣菜护脾胃。汤圆含糖特别高,而太甜的食物会影响脾胃。中医说“甘入脾”,味甘的食物如汤圆,有“缓滞”作用,适量摄取能为肠胃带来能量,帮助消化吸收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但是吃多了则会减缓肠胃蠕动,导致打嗝、胀气、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因此,在吃汤圆的同時,可以搭配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来平衡汤圆带来的滞缓效果,减低对脾胃的伤害。所以吃汤圆最好搭配一些小菜,比如蒜泥茄子、洋葱拌木耳等,不仅爽口解腻,营养也更均衡。
汤圆还有一种很好的搭配方法,就是米酒,叫米酒汤圆,米酒俗称醪糟,使用糯米蒸熟后加入酒精发酵而成的,酒精度数不高,味道香甜可口,用来做小汤圆,可以刺激消化腺分泌增进食欲,而却对产妇还有催乳的功能。
简单地说,汤圆和元宵是一种以糯米和糖为主的食品,除了精白糯米粉含有大量淀粉之外,馅料中糖分也不少。所以,从归类来看,它应当算是一种主食。所谓主食,就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含淀粉的食品。这类食品是用糯米来做的,而且是非常精细的糯米粉,纤维非常非常少,属于精白主食,不属于粗粮。
建议:
如果吃汤圆和元宵,一定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数量。一般来说,3个元宵所用的糯米粉相当于1两米饭所用的米。
汤圆和元宵的馅料当中不仅仅有糖,更含有相当多的固态油脂。米饭、馒头是几乎没有脂肪的,汤圆可不是这样,馅料中的油脂甚至比糖还要多。传统上用猪油来做汤圆馅料,南方用猪油加肉做咸汤圆,用猪油加上各种果仁做甜汤圆。以后又开发了用黄油的产品,但从饱和脂肪角度来说,含量更甚于猪油。这几年来的新時尚,是用植物奶油,或者说是氢化植物油产品替代黄油和猪油,但这种产品带来的健康效果,要比猪油和黄油还糟糕得多。
芝麻花生、坚果仁、巧克力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馅的油脂,总量可真是相当可观。这時的大馅汤圆有取代小馅元宵的趋势,而且汤圆馅中放的固态油脂要比过去北方的豆沙、山楂、五仁馅更多,一口汤圆中,差不多就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油脂。吃3个汤圆,就相当于吃1盘炒菜的油。
建议:
如果吃汤圆,当餐或当日一定要少吃點油。否则,过多的脂肪和热量是不可避免的。
优先选择果仁、芝麻、豆沙等馅料的汤圆。
元宵和汤圆略有不同,元宵用干粉滚制而成,馅较小,粉较多,煮出来很实在,又容易硬心。而汤圆用糯米烫揉后的湿粉包成,通常馅较大,煮出来柔软细腻。本来糯米粉就黏腻难化,就淀粉消化角度来说,元宵比汤圆更难一些;但对于消化脂肪有困难的人来说,汤圆更麻烦一些。
建议:
如果吃汤圆,最好是热着吃,冷后更难消化。汤圆柔软,要吃得慢一點,避免烫伤,也要避免油脂过多难消化。吃元宵的時候要细细地嚼,以免胃里不舒服。
很多糖尿病人对无糖汤圆感兴趣,觉得没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其实,无糖并不意味着低热量,也不意味着低血糖反应。因为汤圆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甚至比蜂蜜还要快,与白糖相差无几。哪怕没有加糖,吃它也一样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而且,里面没有糖不等于少放油,那么多的饱和脂肪酸,甚至还有反式脂肪酸,也不利于控制血脂。
在美好的节日当中,吃两三个汤圆意思一下即可。为了控制血糖和血脂,宜用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来配合它,比如豆类食物、蔬菜类食物、菌类和藻类食物,都是上好的选择。
另外,吃汤圆的時候,要减个炒菜,多选凉拌、清炖、清炒和蒸煮等烹调方法,尽量控制一天中的总脂肪数量。红烧肉、酥點、油炸食品之类油大的东西最好改日再吃。这样,节日美食和健康生活就可兼得。
主要功效
由于汤圆营养丰富,中医历来将元宵视为可补虚、调血、健脾、开胃之物,现代营养学家也非常推崇元宵的保健功能。
元宵(汤圆)营养丰富,其主要成分糯米粉就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元素。同時它的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营养价值就“更上层楼”。
注意事项
《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糯米粘滞、难化。《本草逢原》也说,糯米若做粘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汤圆的外皮部分均以糯米粉为食材,黏性高,不易消化。对于肠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儿童,在食用汤圆的時候就应特别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碍;汤圆馅种类繁多,其中油脂含量均较高,会影响慢性病患者病情;另外,甜馅常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花生、芝麻、豆沙馅等会加重肾脏病患者病情,应特别注意;对于体重超重或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都不宜过量摄取含大量油脂及糖分的汤圆;对于痛风病患者,高油脂的食物会影响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风病复发的可能。
特色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全国各地有不少驰名的风味汤圆元宵,下面介绍一些最负盛名的。
贵州·兴义鸡肉汤圆
兴义古老的汉族小吃。始创于清朝末期,经四代传人,已有百余年历史,成为贵州兴义地区四大招牌名小吃之一。兴义鸡肉汤圆独树一帜,“众家皆甜,唯我咸鲜”。兴义鸡肉汤圆不同于其他汤圆的关键在于:以鸡肉为馅,灌鸡汤,點芝麻酱,具有小巧玲珑,色彩雪白、晶莹光洁的糯米清香与鸡肉、猪肉、鸡汤、芝麻酱的鲜香融合为特色风味的芳香,又有糍糯、细滑、清爽、油而不腻的特色。
四川心肺汤圆
四川彭水县的风味小吃,以糯米粉制皮,将豆腐干、冬菜切碎,用猪油炒后制馅,煮熟配上卤煮的猪心、猪肺及多种调味料而成。食用時,再调以葱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鲜香可口。创办于1907年。
长沙姐妹汤圆
长沙一家餐馆的著名风味小吃,已有60多年历史,由于早年经营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其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浆,取粉制皮,用枣泥、白糖、桂花做馅。其色泽雪白、晶莹光亮、小巧玲珑、香甜味美。
重庆凌汤圆
凌汤圆是山城重庆的传统名小吃,重庆老字号,距今已有八十余年历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凌汤圆创始人林名合在重庆双凤驿街头卖担担汤圆,名为林汤圆,因他的汤圆因真工实料、皮糯馅香、香甜可口,很快风靡山城,逐渐享誉远近。其后开设钰合祥商号,并先后在成都、昆明、上海、广州、南宁等地开设分号,产业逐渐做大,林名合也逐渐发展成为左右重庆商界的豪商巨贾。抗战爆发后,林名合大力资助抗日,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商人。后林汤圆改名为凌汤圆,成为山城人民喜爱的小吃之一,有“小吃群芳谱,味美凌汤圆”之称。有根据林名合之经历改编拍摄的重庆方言电视剧《凌汤圆》。
宁波汤圆
宁波汤圆:据考证始于宋元時期,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积淀,经过传承发扬光大,成功入选中华名小吃行列。它用当地盛产的一级糯米以精白水磨成粉做成皮。猪板油剔筋、膜,切末斩碎,放盆中加白糖,黑芝麻粉拌匀揉透,搓成猪油芝麻馅心小圆子。水磨粉加水拌和揉搓成光洁粉团,捏成酒盅形,放入馅心,收口搓圆成汤圆。汤圆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锅内清水烧沸,放入汤团煮三分钟后,待汤团浮起時加入少量凉水,并用勺推动以防黏锅。再稍煮片刻,待馅心成熟,汤团表皮呈玉色,有光泽時,即连汤舀入碗中,加入白糖,撒上桂花即成。猪油汤团以细腻纯净的绵白糖、黑芝麻和优质猪板油制成馅,汤团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具有香、甜、鲜、滑、糯的特點,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鲜爽可口,令人称绝。
苏州五色汤圆
位于苏州吴门米粉店,以糯、粳米粉镶配,包以由鲜肉、玫瑰猪油、豆沙、芝麻、桂花猪油等五种配制的馅心。该汤圆甜咸皆备,为脍炙人口的江南风味。
山东枣泥汤圆
先将大红枣煮熟去核擦泥,猪板油去膜用刀拍碎,两者加白细砂糖搓成馅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小汤圆,芝麻炒熟和白细砂糖研成细末成炒面,将煮熟的小汤圆在炒面中滚一圈即可,吃時油润绵软。创建于20世纪。
广东四式汤圆
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四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四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将四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特點是软滑细腻,四种味道各异。建于清末。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研发的品种有:
北京的奶油元宵、天津的蜜馅元宵、上海的酒酿汤圆和乔家栅鲜汤圆、重庆的山城小汤圆、泉州的八味汤圆、广西的龙眼汤圆、安庆的韦安港汤圆、台湾的菜肉汤圆等,也都是驰名南北的风味汤圆。
上海特色汤圆
擂沙汤圆、酒酿汤圆
擂沙汤圆是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历史。以大红袍赤豆煮熟磨细,将带馅汤圆煮熟,外滚豆沙而成,其特點是形美色艳,豆香宜人。以前是先用一只内壁带有菱形纹路的缸瓦土沙盆,再用一支质地坚硬的石榴木作为磨粉浆的“擂浆棍”,往沙盆中放入炒香的干豆,如花生、芝麻或黄豆,干磨出碎末粉状的“香沙”;最后,煮熟的汤圆在“香沙”里滚来滚去,于是黏黏的糯米丸子黏满了“香沙”,故名为擂沙汤圆。
上海满园春酒酿汤圆选细腻糯米粉为原料,放在圆竹匾中边洒水边旋转,逐渐滚成汤圆生坯。将其投入酒酿汤锅中,加白糖、桂花煮熟。该汤圆的特點是软糯有劲,酒酿味浓,甜酸可口,清香诱人。
南京雨花石汤圆
雨花石是一道貌似雨花石的汤圆,软软的薄皮配上浓稠的抹茶馅,口感有如日式草果般香滑。最难得的是薄皮上依然能做出雨花石一样的花纹。
成都赖汤圆
成都赖汤圆,上世纪初简阳人赖源鑫到成都挑担卖汤圆,因其汤圆质好、味美,人们称做“赖汤圆”。该汤圆选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匀,包上用芝麻、白糖、化猪油配制的馅心。该汤圆的特點是香甜滑润,肥而不腻,糯而不黏。
鸡屎藤汤圆
鸡屎藤为叶类蔓薯植物,生长在热带潮湿的灌木丛之下,能够入药,具有清热、消炎、解毒、润肺醒脑的功效,民间叫土参。这种植物又能制作风味美食。鸡屎藤汤圆是三亚地区富有特色的风味小吃。鸡屎藤叶尖长,酷似穿心莲叶,而叶比穿心莲薄,叶随藤蔓铺地生长,遇上风调雨顺年景,满山飘香。鸡屎藤初闻很难受,闻久则香,其味通心入肺,令人提神醒脑,心旷神怡。平原地区和城里人更多的是以其制作成汤圆。首先把鸡屎藤蔓、叶切成碎条,然后,与浸软的糯米一起碾(或舂)成粉末;再拌上适量的水,掐成大小直径为1厘米的汤圆;最后放入滚烫的水中煮,待汤圆熟了,才放入适量的砂糖,美味可口的鸡屎藤汤圆就做好了。虽然名字十分奇怪,但只要吃一口,保准让你叫好。
北京元宵
原料:面粉、糯米面、白糖、核桃仁、金糕丁、瓜子仁、花生、红绿丝、杏仁、芝麻(黑,白)、奶油、花生油等等,取其中的几样,配方多种多样。
做法:将核桃仁、金糕丁与面粉、白糖、瓜子仁一起放入盆中加入适量凉水拌成馅,再制成五分见方的馅块,放在通风处晾二十四小時。将馅块过凉水,放入糯米面中滚动,再在凉水中蘸一下放入糯米面中滚动,如此四到六次,使糯米面全都沾在馅块上,并且表面圆滑,磕碰不裂,即成元宵。浑然一体,曾有外国游客找不到粘合处惊叹其鬼斧神工,称之为艺术品。元宵吃法也比南方多种多样,有油炸元宵,拔丝元宵,穿衣元宵,蒸元宵,烤元宵等等。
镇雄汤圆
汤圆汤圆,顾名思义应该都是圆的。镇雄汤圆却偏偏不是圆的,当然我说的是真正本土的镇雄汤圆,至于县城里被异地同化了的圆形汤圆,并非本土汤圆。
镇雄汤圆是三角形的,准确的说,也不是三角形,而是“三角体”,说三角形,会让没有见识过的朋友感觉不出它的立体感来。镇雄汤圆有三个角,前后却不是平面,而是鼓形的,像小鹅儿的腹部。所以镇雄人年年吃汤圆的時候,大人们总是爱念叨给小孩子们猜的一个谜语也跟鹅有关,说的是:
一群鹅,飞下河,漂的漂,落的落。
大人话音未落,小孩子们马上抢答:汤圆,汤圆,汤圆么,哪个认不得。
果真是汤圆。一个个小肚如鼓的“三角体”汤圆撒入滚水锅中,沉沉浮浮,的确像一群淘气的小鹅在河塘里自由嬉戏。
这些嬉戏的小鹅,有的像白雪一样白,有的像猪肝一样黄。喔,像猪肝一样黄的汤圆,你也没有见过吧。这也是镇雄汤圆迥异他乡的一大奇观呢。这黄汤圆是用高粱面做的。口感和糯米面做的略有不同,不如米面做的糯、滑、软,但别有一股高梁的清香。一般来说,糯米面做的汤圆,馅是用富油(猪板油)、花生、核桃、芝麻等多种好东西制作的。高粱面做的汤圆,馅是酥麻黄糖舂细混合在一起蒸熟的。
别处的风俗,汤圆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主打食品,在镇雄,吃汤圆,却是在正月初一早上。
雪中送炭
所谓雪,就是汤圆雪白的外层,而炭则是内层的炭烧朱古力馅,汤圆味道较浓,所以就配一个清新的玫瑰花汤底,喝一口汤,吃一口汤圆,就是最佳的吃法哦。
玫瑰椰露汤圆
玫瑰椰露汤圆单看外型已够赏心悦目的咯,吃一口,更有双唇在浸玫瑰花浴的感觉哦,椰汁、鲜奶再加上玫瑰花的芬芳,清润而暖和,再加上同样有美颜作用的芝麻汤圆,最适合女孩子品尝咯。
香蕉奶皇汤圆
奶皇汤圆最叫人难忘之处就是外层够薄够干身,汤圆皮软糯但是不糊口,以往有芒果、麦提莎、石榴及燕窝等口味,这次则返璞归真,以最简单的香蕉做馅,蕉味浓郁,软绵绵的口感并不比一向好卖的芒果逊色哦。
桂花南瓜汤圆
南瓜汤圆通常以南瓜做皮,这个则以南瓜做馅,外层蘸芝麻增添香口的感觉。汤圆放于桂花糖水内,外香内甜,保证这个元宵节会甜蜜蜜的哦。
心汤圆
心汤圆可说是层次感最丰富的汤圆,是云南人过年必吃的早點,馅料有火腿、花生蓉及晒干的云南桔皮,最精彩的是汤底,用云南野生玫瑰,晒干后加入片糖和黄酒放入山洞内发酵半年以上,做成玫瑰花酱保存起来。吃发時后最好将汤圆切开,让花生粒及桔皮的香跟带清醇酒香的玫瑰花汤融为一体,几种香味同時向味蕾冲击,实在非比寻常啊。
三色汤圆
三色汤圆是用草莓啊,胡萝卜汁啊还有就是绿茶啊放到汤圆皮或者汤圆馅儿里做成的。红萝卜汁相思汤圆,搭配着杏仁汁、绿豆沙等各种糖水来吃,非常的受大家欢迎哦。
县前汤圆
县前汤圆选用上等糯米制作,煮而不破,口感细腻,独负盛名。每碗8只,恰到好处。有10多个品种,麻心汤圆香甜可口。擂沙汤圆味醇爽口,鲜肉汤圆入口咬开,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鲜美无比,这3个品种最受人喜爱。
闽南式汤圆
闽南汤圆一般是不包馅料的糯米汤圆,冬至家家必备的美食,有冬至吃汤圆长一岁的说法,部分地区农村有添丁发填汤圆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