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菜谱大全 > 蒲公英茶

蒲公英茶

使用的是切细且干燥的根或叶子

菜品概述

蒲公英茶叶,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以高山云雾茶为最佳,分布在江苏、湖北、河南、安徽、浙江、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浙江、福建北部、台湾、湖南、广东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朝鲜、蒙古、俄罗斯也有分布。

做菜菜网为大家免费整理收集5种蒲公英茶的制作方法。

蒲公英茶cover-1
蒲公英茶cover-2
蒲公英茶cover-3
蒲公英茶cover-4
蒲公英茶cover-5

食用价值

蒲公英,又名谷谷丁、黄花地丁,是国家卫生部新近列入药食两用的品种。据《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可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唐本草》《神农本草经》《中药大辞典》等历代医学专著均给以高度评价,民间用以治疗疮毒、脑膜炎、流感、肝胆病。

蒲公英茶使用的是切细且干燥的根或叶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强化肝脏的作用,能降低胆固醇。在欧洲,蒲公英有“尿床草”之称,可见其利尿作用之强,适合有水肿毛病的人饮用。除此之外,它也能解除消化不良和便秘,清净血液,促进母乳的分泌。

美国著名的营养保健专家earl mindell博士对蒲公英的最新研究表明:蒲公英是天然的利尿剂和助消化圣品;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不仅能帮助预防缺铁引起的贫血症,而且它的大量钾成分还可以和钠一起共同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并使心率正常;含有丰富的蛋黄素,可以预防肝硬化,增强肝和胆的功能。

欧洲产的蒲公英称为“西洋蒲公英”,日本产的称为“关东蒲公英”。西洋蒲公英的特征是外侧的花萼弯曲,很容易分辨。由于繁殖力强,在都市里看得到的几乎都是西洋蒲公英。顺便提一下,由于它的锯齿状叶子很像狮子的牙齿,所以在欧洲有“dandy lion(漂亮狮子)”之称。两种蒲公英的药效相同,整枝草都可以利用。一般来说,嫩叶可以当作沙拉,花可以酿酒,根可以代替咖啡。蒲公英的叶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铁质,自古以来就传说在春天食用可以清血。若不喜欢叶子的苦味,可用来漱口。蒲公英在种植后第二年的秋季,绵帽飞掉之后,根就可以采收了。只不过蒲公英的根扎得很深,要自己一个人去采不太容易。

蒲公英的食用价值、医药价值、营养价值在《本草纲目》《辞海》及历代医药大典中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蒲公英含蒲公英醇、胆碱、有機酸、菊糖、葡萄糖、vc、vd、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素,同時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含有大量的铁、ca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其ca的含量为番石榴的2.2倍、刺梨的3.2倍,铁的含量为刺梨的4倍、山楂的3.5倍。从食用营养的观點看,人体中最容易缺乏的无機元素只有ca和铁。因此,蒲公英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美国、日本的研究发现,蒲公英的营养价值之高在自然界十分罕见,是一种高维营养菜。蒲公英食品已开始在美国、日本风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的三抗作用,引起了国际关注。

蒲公英为全株含白色乳汁的菊科多年生草本野生植物,被称为中药材中八大金刚之一,不仅是一种高营养保健食品,而且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其食用部分为嫩苗或嫩叶,经过洗净后可生食或炒食、做汤、凉拌均可。蒲公英以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之功能。同時还是制作饮料、罐头、花茶、化妆品等很好的原料。蒲公英野生长在路边、沟边、宅畔、荒地、田间及丘陵地带,适应性很强,深受人们欢迎,已成为日益走俏的野菜。蒲公英也可人工栽培,满足市场需求。 在我国部分地区已有一定面积的人工驯化栽培,现已摸索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栽培技术。

几千年来,蒲公英一直是人们普遍喜食的一种時令野菜。近年,随着对其开发利用价值的深入研究,由过去的度荒野菜变成了宾馆、饭店餐桌的美味佳肴。特别是其医疗保健功能的确认,引起了医学专家和营养学专家的重视。国家卫生部新近将蒲公英列入了药食兼用的品种之一,一批医用保健品也随之出现,加上在传统中药上的应用,蒲公英的巨大经济价值正在充分体现。因此,除采集野生资源外,蒲公英的人工栽培也正在悄然兴起。

注意事项:会降低血压,所以不适合低血压的人。混合冲泡時要花较多時间,约需5分钟。

地区分布

多分布于北半球。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生于道旁、草地、田间、河岸、荒地、庭园等处。

花语:停不了的爱。

外似 :小伞特性  蒲公英根呈圆锥状,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营养丰富,是无公害蔬菜,可食药两用,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制作方法

做法【一】
材料干蒲公英、开水、调味料等
第1步晒干的蒲公英切段。
第2步先用水清洗一遍。
第3步加入开水泡两分钟。
第4步过滤出蒲公英即可。
做法【二】
材料蒲公英、水、调味料等
第1步洗净择好的蒲公英。
第2步蒲公英切一指段。
第3步砂锅里适量水烧开。
第4步蒲公英放入。
第5步煮二十分钟关火。
第6步成品。
做法【三】
材料蒲公英茶、冰糖、调味料等
第1步新鲜采摘回来的蒲公英去杂质、洗净、阴干后,晾干后可长期保存。
第2步晾晒好的蒲公英茶放入冰糖,用开水冲泡。
第3步焖上5分钟,冰糖慢慢融化,茶汤清绿。
第4步蒲公英茶功效不少,夏季多喝,清热解暑。嘿嘿,颜色还挺像那么回事的吧!
第5步泡了十分钟左右,冰糖基本完全融化。
第6步蒲公英茶本身具有清苦之味,与冰糖搭配能中和苦味,若用蜂蜜味道更好。
做法【四】
材料蒲公英、调味料等
第1步成片的蒲公英。
第2步蒲公英摘洗干净,切成段。
第3步晾晒一下水分至叶子打蔫。
第4步放入炒锅。
第5步大火将锅烧热,转小火,用手不停揉搓翻炒。
第6步叶子很快就蜷缩了。
第7步继续不停翻炒。
第8步如果感觉太烫了就先关掉火,待变温热后继续开小火翻炒。
第9步叶子已经完全干了,因为我用的根茎叶全株,所以干的不是很均匀。倒在盘里晾一天。
第10步蒲公英茶就做好啦!
第11步收装起来,随用随取。
第12步喝茶啦!
做法【五】
材料蒲公英、纯净水、冰糖、调味料等
第1步干蒲公英。
第2步冰糖。
第3步养生壶里放入干蒲公英和适量水,按花草键煮。
第4步已煮好,放入适量冰糖。
第5步倒入茶壶。
第6步苦而甘甜,消炎去火。
第7步汤色很漂亮。

药用价值

药学应用简介

蒲公英又称尿床草,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香药草,新鲜蒲公英要选择叶片干净、略带香气者,干燥蒲公英则选颜色灰绿、无杂质、干燥者。

蒲公英属菊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微寒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草纲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神农本草经》《唐本草》《中药大辞典》等历代医学专著均给以高度评价。蒲公英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

药材

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圆柱形,多弯曲长3~7cm,棕褐色,根头部有茸毛,叶破碎,完整叶片为倒披针形,暗灰绿色或绿褐色,边缘浅裂或具有羽状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葶1至数条,头状花序顶生,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有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药用部位: 干燥的全草。

性味功能: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4.清热解毒蒲公英:

【处方名】:蒲公英、公英、鲜公英、黄花地丁。

蒲公英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其药用价值早已载入各种医书。它全草入药,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咖啡酸、胆碱、菊糖等成分。性平微寒味甘微苦。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有显著的催乳作用,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助消化,增食欲,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还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种肿癌等功效。

1.感冒伤风:蒲公英;30克,防风、荆芥各1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

2.各种炎症: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水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日服2次,连服3-5日。

3.慢性胃炎:蒲公英30克,猪肚1个,洗净加水炖烂,分两次食用。

4.上消化道出血:蒲公英、地榆等份,烘干。

5.黄胆型肝炎:蒲公英、茵陈、白糖各50克,大枣10枚,共煮粥食,日食1-2次。

6.肺脓肿: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鱼腥草20克,白糖适量,水煎服。

7.痔疮出血:蒲公英、地榆各30克,焙干研末,用生姜、大枣汤送服,每次6克。

8.气管炎:干蒲公英60克、鱼腥草40克,焙干研成细末,用蜂蜜水送服,日服3次,每次6克。

9.便秘:鲜蒲公英60克,水煎取50-100毫升,加白糖或蜂蜜适量,日服1剂,连服3-5日。

10.小便淋涩:蒲公英、玉米须各60克,水煎浓汁,加白糖调服。

11.急性乳腺炎:鲜蒲公英60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同時将蒲公英捣烂敷患处,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加水及适量黄酒,煎浓汁,日服1剂,分2次服用。

12.跌打损伤:鲜蒲公英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13.目赤肿痛:鲜蒲公英60-120克,水煎服。

14.油彩皮炎:蒲公英、马齿苋各30克,水煎取汁,冷敷患处。

15.腮腺炎:蒲公英30-60克,水煎服功捣烂外敷。

蒲公英除药用外也是早春一种很好的野生蔬菜,食用方法很多,叶片可生食、腌渍或焯后凉拌,也可切细片后与米煮食或油炒食用,还可制成不含咖啡碱的蒲公英咖啡。其花则可酿制成蒲公英酒。日本已开始利用蒲公英提取物制成糖果、饮料和糕點等系列保健食品。

材料:干燥蒲公英75克、水1000毫升

作法:

1.将蒲公英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淹过蒲公英

2.大火煮沸后盖上锅盖,小火熬煮一小時

3.滤除茶渣,待凉后即可饮用

蒲公英中药配伍:

配夏枯草:清热;

配地丁:清热解毒;

配金银花:消痈化疡;

配决明子:清热泻火。

蒲公英药性说明:甘寒清解,苦以开泄,功专解毒消肿,为治乳痈要药。兼有利湿之功。

蒲公英功效:

蒲公英是天然的利尿剂和助消化圣品。蒲公英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不仅能帮助预防缺铁引起的贫血症,而且它的大量钾成分还可以和钠一起共同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并使心率正常,蒲公英含有丰富的蛋黄素,可以预防肝硬化,增强肝和胆的功能。

蒲公英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强化肝脏的作用,能降低胆固醇。蒲公英有“尿床草”之称,可见其利尿作用之强,适合有水肿毛病的人饮用。除此之外,它也能解除消化不良和便秘,清净血液,促进母乳的分泌。

1.清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症,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 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用途:它可以作食物或草药。早春的嫩蒲公英是一种蔬菜中传统的野菜。已经有家养出来的,比山里的大很多。嫩蒲公英可以凉拌,烧汤或炒熟。老了的也能吃,但是比较苦。不苦的蒲公英也可以拌肉作饺子馅,味道和西洋菜做的馅差不多。欧洲人在中世纪時就已经用蒲公英花来酿酒。蒲公英叶子含有很多维生素a和维生素c。 蜜蜂也常到蒲公英采花粉和蜜糖。

蒲公英是一种中草药。《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主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结核、疔肿。”

蒲公英根也是一种草药,在加拿大是正式注册为利尿,解水肿的草药。烤干磨成粉之后可以泡茶,据说在饭前喝过可以解胃助消化,在保健食品商店可以买到,但是没有科学证明这种作用。

功效作用

1、 本品无任何污染及添加成分,安全可靠。

2、 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的作用。

3、 具有保肝、利胆作用,有利于胆汁排入肠中,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

4、 具有抗胃溃疡作用。

5、 提高機体免疫力。

6、 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急性结膜炎,发热感冒,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

蒲公英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l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1、用于烧伤合并感染:以鲜蒲公英捣烂,加入少许75%酒精调敷患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5):30(1)

2、治疗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参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2):33

3、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30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6g,刺针草30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33页)

4、治疗腮腺炎:以鲜蒲公英30g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中搅匀,加冰糖适量,捣成糊状,外敷患处。日换药1次。(《中药现代临床应用手册》1993;12)

5、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12g,水煎服。

6、乳腺炎、阑尾炎、疮疖疗肿: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15g,山甲、当归、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单用其鲜品捣烂局部外敷。

7、目赤红肿:蒲公英30g,黄芩10g,水煎,熏洗患眼。

8、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解、生蒲黄、木通、车前子各10g,水煎服。

注意事项: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1.用量过大常规用量煎服后,偶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大剂量(30g/kg)灌服煎剂3天,可见实验兔子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浊肿,肾小管变窄,其它无明显改变。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尿中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

2.过敏反应服用蒲公英煎剂、蒲公英酒浸剂后,个别人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蒲公英注射剂静脉滴注后,亦偶有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

3.药不对证主要是寒热不分,不加辨证而滥用蒲公英治疗各种感染。临床上所见的感染多数为热症,用蒲公英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少数感染属于阴寒症,无热象,病程多较长,病人体质虚弱。笔者曾见有人用大剂量蒲公英治疗阴寒症,结果病人出现食欲减退、倦怠、疲乏、出虚汗、面色苍白。感染灶并无好转之象。将蒲公英清热解毒的作用简单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滥用,会产生不良反应。

化学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和果胶 (pectin)等。同属植物药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的根中含蒲公英醇(tarax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φ-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树脂醇(β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胆碱、有機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树脂、橡胶等。叶含叶黄素(lutein)、蝴蝶梅黄索(violaxanthin)、叶绿醌 (plastoquinone)、维生素c50~70毫克/100克和维生素d5~9毫克/100克。花中含山金车二醇(arnidiol)、叶黄素和毛莨黄索(flavoxanthin)。花粉中含β-谷甾醇、5α-豆甾-7- 烯-3β-醇(5α-stigmast-7-en-3β-ol)、叶酸(folic acid)和维生素 c。绿色花萼中含叶绿醌。花茎中含β-谷甾醇和β-香树脂醇。又本品含考迈斯托醇(coumestrol)、核黄素 1.43 微克/克和胡萝卜素7.7~8.8%。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素(taraxo- 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icin)、菊糖、果胶及胆碱等。

药理研究:1. 抗菌:50%鲜草汁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2. 抗真菌: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4对奥杜盎小孢子菌、许兰黄癣菌、红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 抗肿瘤: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种后11~20天给药有抑瘤作用,对接种后的1~10天给药无效,其抗肿瘤作用类似香菇多糖,是通过免疫機制实现的。 另外,本品还有抗胃溃疡、利胆、保肝等作用。

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杀灭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卡他球菌等亦有一定杀灭作用;对某些病毒,真菌以及钩端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利胆、利尿及苦味健胃、轻度泻下等作用。

采收:春、夏开花前或刚开花時连根挖取,除净泥土,晒干。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洗去泥土,切段,晒干。原药拣净,抢水洗去泥屑,捞出摊开晾干,切1~1.5mm段片,晒干,筛去灰屑。

储藏:放箱内或其他容器内,置干燥处,防霉蛀。

来源考证:出自《唐本草》;

①《唐本草》:“蒲公英,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

②《纲目》:“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如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

③《本草新编》:“蒲公英煎膏,尤胜于生用。煎冒之法,每次须百斤,石臼内捣烂,铁锅内用水煎之。一锅水煎至七分,盛于布袋之内,沥取清汁;每大锅可煮力‘斤, 十次煮完,俱取清计,入于大锅内,再煎至浓汁;然后取入砂瓶内盛之,再用重汤煮之,侯其汁如蜜,将汁倾在盆内,用中皮膏化开入之,搅均匀为着,晒之自干矣。大约浓汁一厅,人中皮膏一两,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可取膏七斤,存之药笼中,以治疮毒火毒最妙。凡前药内该用草一两者,止消用二钱,最简妙法也。无鲜草可用干草,干则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也。”

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素(taraxo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icin)、菊糖、果胶及胆碱等.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甲醇提取液1ml,置水浴上蒸干,用冰醋酸1ml溶解残渣,加入醋酐一浓硫酸(19∶1)试剂1ml,观察颜色由黄色很快变为红色→紫色→青色→污绿色。(检查甾醇类)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4ml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2滴,产生橙色沉淀(检查水溶性生物碱)。

(3)薄层色谱

①取本品粉末250g,加乙醇500ml,加热回流8小時,减压回收乙醇至干, 加10%氢氧化钾乙醇液30ml皂化3小時,加水60ml稀释,加稀盐酸调至中性,加乙醚10ml萃取(同量萃取3次)。再用一定量水洗3次,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回收乙醚浓缩后作为供试品溶液,用β-谷甾醇、α-香树脂醇的乙醇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點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用氯仿展开,展距16.5cm,取出晾干,喷以5%磷铝酸的乙醇溶液,烘烤加热后,可见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度位置上, 显相同的蓝色斑點。

②取本品粉末50g, 加乙醇250ml,于索氏提取器中回流提取, 回收乙醇2/3后,加少量蒸馏水滤过。滤液浓缩蒸干,加甲醇1ml溶解后作为供试品溶液,另以胆碱的甲醇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點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正丁醇-乙酸-水(4∶l5)展开,展距16.5cm,取出晾干,喷以碘化铋钾溶液后,则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橘红色斑點。

含量测定

1. 抗菌:50%鲜草汁用平板挖沟法,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2. 抗真菌: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4对奥杜盎小孢子菌许兰黄癣菌,红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 抗肿瘤: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种后11~20天给药有抑瘤作用, 对接种后的1~10天给药无效,其抗肿瘤作用类似香菇多糖,是通过免疫機制实现的。另外,本品还有抗胃溃疡、利胆、保肝等作用。

饮用禁忌

蒲公英茶不建议加糖。

蒲公英性寒、味苦,是一味清热解毒药材,红糖性温润、味甘甜、无毒,如将红糖放入蒲公英水中,饮用后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饮,多喝水排除体内毒素。

蒲公英茶不能冷饮,冷饮会导致腹泻。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果胶(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cin)和维生素a、b、c等。

药理作用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蒲公英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蒲公英水煎剂(1:80)能延缓 echo11 病毒细胞病变,蒲公英醇提取物 31mg/kg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剂给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

2. 保肝、利胆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用蒲公英煎剂灌胃或用蒲公英注射液注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显著缓解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引起的组织学改变,有报道指出,蒲公英在动物身上有利胆作用。蒲公英液灌胃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有利于胆汁排入肠中,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

3. 抗胃溃疡作用 

蒲公英煎剂给大鼠灌胃对应激性溃疡有显著保护作用;对无水乙醇所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亦有显著保护作用;并能明显对抗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的形成,当蒲公英与党参、川芎配伍時有协同抗胃溃疡的效果, 三者构成复方抗溃疡作用更强。有报道指出,此复方抗胃溃疡与胃黏膜损伤作用的機制可能与影响胃组织内源性pge2含量有关。

4.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蒲公英煎剂在体外能显著提高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蒲公英多糖能显著增强艾氏癌及mm46肿瘤细胞抗原所致小鼠脚垫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并有给药時间越往后越有效的特點, 即于抗原刺激后的第11~20日给药或2~20隔日给药有明显作用,蒲公英多糖腹腔注射能显著增强小鼠抗体依赖性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5. 其他作用 

有报道认为,蒲公英有利尿作用,特别是对门脉性水肿有效,其機制可能与植物中含有大量钾有关。对离体蛙心,小量兴奋而大量则呈抑制作用,也有用其根及全草作苦味健胃剂或轻泻剂者,内服叶的浸剂可治蛇咬伤,也有用以促进妇女的乳汁分泌的。

声明:蒲公英茶的制作步骤及图片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本菜品中出现的内容(不限文字/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查属实后将会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道菜:猕猴桃苹果汁

下一道菜:枇杷果酱

菜品导读 ▽

概述
食用价值
地区分布
制作方法
药用价值
功效作用
医学作用
饮用禁忌
现代研究

©做菜菜 ZuoCaiCai.COM 教你做一手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