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肉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時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明清的馄饨就开始呈现地方特色了,口味和做法都更加多元。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我们听到的名称,北京有鼓鼓囊囊的多肉馄饨、山东人发明了油煎馄饨、苏州的馅心则是虾蟹鱼肉样样都有、广东人因馄饨在粤语中发音像云吞而干脆直接叫它云吞、四川称馄饨为抄手,以风格多样著称,这样不同的地域叫法一直流传。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各地有不少特色的,深受食客好评的馄饨,著名的有成都市龙抄手饮食店的抄手,其品种多种,皮薄馅嫩,味美汤鲜;重庆市的过桥抄手,包捏讲究,调料多种,蘸调料食;福建的肉燕,口感软嫩,韧而有劲;南京的宣纸馄炖,薄如宣纸,其色似玉;上海市老城隍庙松运楼三鲜馄饨,馅料讲究,薄皮包馅,味色鲜美;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曲曲,羊肉为馅,皮薄馅嫩,汤清味鲜等等。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在公共服务领域中,馄饨的标准英文名为wonton或huntun。
传统习俗
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時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申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中国许多地方冬至有吃馄饨的风俗。南宋時,当時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中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制作方法
做法【一】 | |
材料 | 普通面粉、鸡肉胡萝卜馅、鸡蛋、菠菜、紫菜、油、香油、蚝油、盐、五香粉 |
第1步 | 首先说和面,头天晚上用温水和面。一碗面加1小勺盐和成稍软一點别太硬的面团,和完面把面团抹點油装食品袋放冰箱饧一晚上。馅我用的是鸡肉胡萝卜芹菜杏鲍菇和小葱加了玉米油香油蚝油盐和五香粉顺一个方向搅上劲。汤我选了紫菜菠菜鸡蛋还有个小碗里是酱牛肉里的筋硬嚼不动我放汤里了。 |
第2步 | 头天晚上和面放一夜,面特别好用不用揉直接搓长了。 |
第3步 | 切剂子。 |
第4步 | 先擀成饺子皮越薄越好,然后从中间切开,用手抻宽把馅包进去把面皮的角错开一按就可以了又薄又好看。 |
第5步 | 非常方便,一会就包完了。 |
第6步 | 汤我没爆锅,直接加水加紫菜,又加了點油盐和五香粉。把馄饨下进去。 |
第7步 | 皮特别薄开锅就好,打上蛋花。 |
第8步 | 下上菠菜,关火。 |
第9步 | 开锅后不到五分钟就可以吃上鲜香味美的馄饨了。 |
做法一详细步骤 » | |
做法【二】 | |
材料 | 馄饨皮、肉、香菜、盐、酱油、蚝油、葱、姜 |
第1步 | 肉剁成馅,葱姜剁碎,香菜剁碎。 |
第2步 | 拿一个买来的馄饨皮 |
第3步 | 四周抹水,中间放一點肉馅,不要放太多,否则会开裂 |
第4步 | 对齐叠成三角形,压实 |
第5步 | 边角抹水,两角压实 |
第6步 | 沾點面放在盖帘上 |
第7步 | 放在冷冻塑料盒上,放进冰箱冷冻 |
做法二详细步骤 » | |
做法【三】 | |
材料 | 面粉、鸡蛋、凉水、淀粉、猪肉、紫菜、香菜、虾米 |
第1步 | 准备好面粉,加少许盐,磕入一个鸡蛋。 |
第2步 | 加入60克左右的凉水,搅拌成面絮。 |
第3步 | 再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室温静置松弛半个小時。 |
第4步 | 趁着醒面团的時间,我们来剁肉。 |
第5步 | 取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剁成肉末。 |
第6步 | 肉末中加入一个鸡蛋,顺一个方向搅拌均匀。 |
第7步 | 加盐、鸡精、蚝油调味,馅就好了。 |
第8步 | 取出松弛好的面团。 |
第9步 | 擀成大薄片,尽量擀薄(擀面片的時候,要用淀粉做手粉,边擀边加粉在面片上,接着再擀,防止黏连)。 |
第10步 | 越薄越好哦。 |
第11步 | 切成小正方形。 |
第12步 | 馄饨皮就好了。 |
第13步 | 取出一个馄饨皮,包入肉馅。 |
第14步 | 捏成馄饨状。 |
第15步 | 依次做完。 |
第16步 | 准备一个大碗,加入香菜碎、盐、鸡精、蚝油、生抽、胡椒粉。 |
第17步 | 冲入开水或高汤,加入紫菜、虾米、香油,搅拌均匀待用。 |
第18步 | 起锅烧水。 |
第19步 | 水开后,下入馄饨。 |
第20步 | 大火煮至馄饨浮起即可。 |
第21步 | 捞入碗中。 |
第22步 | 好了。 |
第23步 | 尝尝哦。 |
第24步 | 美味既成。 |
做法[三]详细图解 » | |
做法【四】 | |
材料 | 肉馅、馄饨皮、虾皮、香菜、生抽、香油、醋、紫菜 |
第1步 | 新鲜的肉馅放入葱末、姜末、花椒面、蚝油、花生油、盐搅拌均匀。 |
第2步 | 馄饨皮是从市场现买的,自已曾经手擀过馄饨皮,不是太厚就是太软,所以买现成的。 |
第3步 | 因为馄饨皮买的,所以包起来很简单。 |
第4步 | 把肉馅放皮上。 |
第5步 | 折起来。 |
第6步 | 两边的角对折就可以了。 |
第7步 | 包馄饨用馅少,下出来满满一碗。 |
第8步 | 听说这种包法叫猫耳朵,不知道你看着像不像?准备下锅。 |
第9步 | 锅中倒水,大火水开后放入馄饨煮5分钟。 |
第10步 | 准备调料:虾皮、香菜、生抽、醋、香油。 |
第11步 | 将调料全部放碗里,再撕一块紫色放里面。 |
第12步 | 馄饨熟了,先舀一勺热汤倒入碗中,再盛馄饨。 |
第13步 | 做好了,开吃。 |
做法[四]详细图解 » | |
做法【五】 | |
材料 | 面皮、猪肉馅、海米、葱、姜、味达美酱油、生抽、蚝油、盐、花椒粉、胡椒粉、排骨汤、香菜、虾皮、紫菜 |
第1步 | 葱、姜切末备用。 |
第2步 | 香菜切末备用。 |
第3步 | 海米提前泡好备用。 |
第4步 | 海米切末,连同泡海米的水一起加入到现成的肉馅里,加入葱末、姜末、花椒粉。 |
第5步 | 加入味达美酱油、生抽、耗油、盐,搅拌均匀肉馅就做好了。 |
第6步 | 开始包馄饨了,拿面皮在手里,在面皮上加入肉馅。 |
第7步 | 把馄饨皮慢慢卷起。 |
第8步 | 用手向中间合拢,捏紧后完成。 |
第9步 | 、包好后的馄饨。 |
第10步 | 碗中加入胡椒粉、虾皮、紫菜。 |
第11步 | 加入热的排骨汤,把胡椒粉、虾皮、紫菜冲开备用。 |
第12步 | 馄饨下锅煮熟。 |
第13步 | 捞出放入兑好汤的碗中,最后加入香菜即可。 |
做法五详细步骤 » | |
做法【六】 | |
材料 | 面粉、猪肉、水、盐、酱油、姜 |
第1步 | 面团要揉得稍硬,擀成面皮,切成方块 |
第2步 | 单个面皮再单独手擀成薄片 |
第3步 | 如果有做皮的機器就无所谓了,我手擀的 |
第4步 | 如图 |
第5步 | 好了,烧个紫菜虾米汤,煮2分钟就好。紫菜西红柿也可以。当然鸡汤馄饨也可以。不过我喜欢简单的。 |
做法六详细步骤 » | |
做法【七】 | |
材料 | 猪肉馅、馄饨皮、生抽、醋、香油 |
第1步 | 调好馅料。 |
第2步 | 取一张馄饨皮在手心,放入适量馅料。 |
第3步 | 对折粘好收口。 |
第4步 | 拉着两边的尾巴向中间叠起粘合 |
第5步 | 包好的馄饨码齐放好 |
第6步 | 锅中烧水煮沸,放入馄饨,煮熟 |
第7步 | 碗中调入适量生抽,醋,香油,喜欢的也可以放入紫菜,虾皮。 |
第8步 | 将煮熟的馄饨盛入碗中,舀入少许馄饨汤即可。 |
做法[七]详细图解 » |
传说典故
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點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點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食物特点
馄饨以馄饨和水饺来比较的话,馄饨皮为边长约6厘米的正方形,或顶边长约5厘米,底边长约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饺皮为直径约7厘米的圆形。
馄饨皮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别,等量的馄饨与水饺入沸水中煮,煮熟馄饨费時较短;煮水饺过程中另需加入3次凉水,经历所谓‘三沉三浮’,方可保证煮熟。
馄饨重汤料,而水饺重蘸料。
馄饨有以下外形:
圆形馄饨
圆筒形
半圆形(类似水饺)
长方形(对边对折)
三角形(对角对折)
各地名称
【北京】中国北方等地通常称为馄饨。
【四川】俗称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红油抄手”。(“抄手”有“牵起你的手”之意)
【重庆】重庆称抄手,重庆东北部的开州区、万州、云阳等地称包面。
【湖北】有人也称为水饺(武汉地区称呼)、包面(湖北其他地区称呼)。
【安徽】皖南称为“包袱”。
【江南】上海、苏南、浙江等地的吴方言“馄饨”,与粤语发音颇为近似。上海馄饨一般用白开水煮熟,随后放入鸡汤、肉汤或者骨头汤做成的汤料中,食用時还会根据个人喜好滴入香油或者酱油。在上海馄饨中有時还会裹入香菜或者芹菜。
【江西】俗称清汤,也有地方称为包面和云吞。
【广东】因“馄饨”二字较为少见,作同音的“云吞”(粤语),英语“wonton”即源自广东话。
以馄饨皮包裹著剁碎的馅料。广东馄饨的皮以鸡蛋及面粉制成,切成约8cm乘8cm的正方形。馅料则以肥、瘦猪肉、鲜虾仁,加入大地鱼碎及蛋黄、调味混成。广东馄饨的包法一般讲求快速,不一定要逐步整齐折合起来。大小则以能一口吞下一颗为标准。
【福建】俗称扁肉,肉馅一般是用槌敲打而成,皮是面皮。
建郡扁肉味脆、嫩、香、甜,入口爽脆,与北方馄沌和其它地方的扁肉口味大不相同,其原因就在馅上。“建郡扁肉”制作过程主要特點是“打肉”,与其他地方的“切肉”不同。肉质纯净,新鲜脆嫩。一般取凌晨宰的生猪新鲜腿纯瘦肉,不得下水,制作不过午,将腿肉去除筋膜,顺肉纤维横切成较大块状或条状,放在木墩上用木锤敲打,敲打時要掌握关键技巧,即将瘦肉竖打,这样可保留肉纤维中水份,直至烂如绵、粘如糊,然后加适量的小苏打水、盐、味精,用筷子搅成糊状。
【贵州】俗称“馄饨”读kúen tuen,白开水煮熟之后,沾辣椒水(辣椒,酱油,蒜,醋,香油,黄豆等)
【台湾】1949年前后,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把家乡的叫法带到台湾,因此在台湾馄饨、云吞、或是抄手的说法都很常见。台湾馄饨有三大著名地区:台北市温州大馄饨、东部花莲玉里馄饨(蒋经国常光顾),及南部屏东里港馄饨;内馅饱满,清香可口,现已有真空包装,行销各地市场或是宅配送到家;煮汤、油炸、糖醋皆宜。里港馄饨据说由赵文富在里港最先贩售,口碑载道。民国30年,赵文富从同乡人学到馄饨做法。
【日本】此称呼传自中国广东,沿用广州话发音称“ワンタン(wantan)”,写作“云呑”。
食物种类
【鲜肉馄饨】:将猪肉和葱剁碎并搅拌后,以馄饨皮包裹后煮食,是最基本的作法。
【鲜虾馄饨】:广东盛产海鲜,常以虾肉及猪肉为料。在香港的店子常以“大粒云吞”(大颗馄钝)作卖點,馄饨内有大只鲜虾肉。
【虾肉馄饨】:以剁碎虾肉及猪肉制成。
【菜肉馄饨】:以猪肉搭配切丝的青江菜,通常体积较大,亦称“菜肉大馄饨”。
【红油抄手】:通常将鲜肉馄饨搭配以辣油为主的酱料食用,是四川特有的料理。
【炸馄饨】:以油炸的方式烹调。
【點心类】:将小块的年糕、蜂蜜蛋糕、起司或水果,以馄饨皮包裹后油炸。
各国文化
意大利面食中的tortellini/tortelloni与中国南方的馄饨在形态和包裹方式上极其相似,面皮成本差
异主要在用蛋量,更大的差异则在馅料。意大利“馄饨”馅料亦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各色奶酪、番茄、火腿、咸肉、菠菜等等的搭配组合。意大利面食中的ravioli在包裹方式上则更近于对折不打褶的水饺或是温州馄饨,馅料组合与tortellini/tortelloni差别不大。(参见:it:ravioli it:tortellini)
还有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各民族普遍食用的pelmyen,和中国和中亚的馄饨类食品关系很大。尤其是 pelmyen里的黑胡椒,一定要从中国西部进口。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的饺子,称为vareniki或pirozhki不等,则与中国饺子十分相象。在韩国和突厥或伊朗语诸国,类似中国“锅贴”或炸饺子,或“小笼包”,“灌汤包”一类的食品,则被称为manty、manti、mantu、mandu等,四字明显是来自汉语中的“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