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历史
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约有8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小米亦称粟米,古代叫禾,是谷子去壳后的产物,因其粒小,直径约1毫米左右,因此得名。最为有名和最好的小米应属陕北一带、山西沁县、本尔昆鲁村所产小米。小米西部出产的要比其他地域出的小米口感软糯,细腻且营养物质丰富,可能与西部地理和干燥的气候有关吧。
功效
小米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枣含有维生素a、c、e、p,生物素,胡萝卜素磷、钾、镁等矿物质,叶酸,泛酸,烟酸等。它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骨质疏松和贫血,软化血管,安心宁神等作用。红枣有活血、补气、健脑的功效。但消化吸收不易,因此多吃容易造成肠胃积食、大便干燥。
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保存了许多的维生素和无機盐,小米中的维生素b1可达大米的几倍;小米中的无機盐含量也高于大米。中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老人们都说小米最养人,特别是小米粥表层的一层“油脂”最有营养,一般家里都用来喂小孩子。
营养价值
小米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糖类、维生素b 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以及丰富的色氨酸和钙、磷、铁等矿物质。
制作方法
做法【一】 | |
材料 | 小米、冰糖、清水、红枣、调味料等 |
第1步 | 准备小米。 |
第2步 | 加入清水,淘洗一遍。 |
第3步 | 锅里一次性加入足量的水,水开后,倒入小米。(这个量熬了四碗) |
第4步 | 搅拌几下,避免沾锅,再次开锅后,转文火。 |
第5步 | 锅盖留小缝隙,避免溢锅。 |
第6步 | 熬40分钟。 |
第7步 | 红枣清洗干净,准备20克冰糖。(个人建议红枣和冰糖不易过早的放入,避免熬出的粥会微微发苦) |
第8步 | 红枣对半切开。 |
第9步 | 粥已经很粘稠了,在快熬好的時候,倒入冰糖。 |
第10步 | 倒入红枣。 |
第11步 | 搅拌几下,再次锅开后熬5分钟关火,再闷一会儿即可。 |
第12步 | 成品图。 |
第13步 | 香甜粘稠~~~ |
第14步 | 散发着浓郁的枣香味~~~ |
第15步 | 健胃除湿~~~ |
第16步 | 补脾润躁~~~ |
第17步 | 宁心安神~~~ |
做法[一]详细图解 » | |
做法【二】 | |
材料 | 小米、红枣、水、调味料等 |
第1步 | 食材。红枣,洗净。小米。 |
第2步 | 红枣去核。小米淘洗干净。 |
第3步 | 把红枣和小米都放进电压力锅里,加适量水。按“粥”的按键。 |
第4步 | 熟了。 |
第5步 | 成品图。小米粥红枣味,也有甜味了。 |
做法二详细步骤 » | |
做法【三】 | |
材料 | 小米、红枣、银耳、清水、调味料等 |
第1步 | 准备好材料,银耳提前泡好,小米用清水洗一遍,红枣清洗一下。 |
第2步 | 养生壶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加入小米。 |
第3步 | 加入红枣。 |
第4步 | 加入银耳 |
第5步 | 选择汤粥功能。 |
第6步 | 定時30分钟即可。 |
做法[三]详细图解 » | |
做法【四】 | |
材料 | 小米、枸杞、红枣、红糖、调味料等 |
第1步 | 将红枣和枸杞提前浸泡,小米淘净。 |
第2步 | 将材料放入内锅,加5量杯水。 |
第3步 | 外锅加1量杯水,将内锅放入外锅。 |
第4步 | 加盖按下开关,熬制开关跳起。 |
第5步 | 揭盖,放入适量红糖搅拌,再加盖焖10分钟。 |
第6步 | 盛出。 |
做法四详细步骤 » | |
做法【五】 | |
材料 | 小米、红枣、调味料等 |
第1步 | 小米150克 |
第2步 | 红枣洗净备用 |
第3步 | 小米一定多淘洗几次、小米里边的粉比较多些、淘洗到可以看见米粒即可 |
第4步 | 加适量的清水、冷水把小米下到锅里、煮开锅在放红枣 |
第5步 | 小火慢慢的熬粥、不時的要去搅拌几下 |
第6步 | 煮到粥变稠了即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整 |
做法[五]详细图解 » | |
做法【六】 | |
材料 | 大红枣、小米、水、调味料等 |
第1步 | 红枣、小米 |
第2步 | 大红枣,小米洗净放入炖盅中,加入水,炖盅放入电子炖锅中 |
第3步 | 电子炖锅设定顿三小時,炖好后会自动转入保温状态待用。 |
第4步 | 这時打开炖锅取出来 |
第5步 | 搅匀即成。 |
做法六详细步骤 » | |
做法【七】 | |
材料 | 红枣、小米、水、调味料等 |
第1步 | 原料图。 |
第2步 | 锅中放水,开火。把红枣剪成小块放入水中熬煮。 |
第3步 | 盖锅盖,煮开水。 |
第4步 | 在煮开水的同時把小米淘洗干净。 |
第5步 | 水开后,把小米放入锅中,继续熬煮。 |
第6步 | 经过20到時30分钟的熬煮,小米软烂,即可食用。 |
做法七详细步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