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历史
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轼(四川省眉山市人)所创制(一说为苏轼小妾王朝云在苏轼被贬黄州之际为改善饮食所创),最早发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相传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點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時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時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時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時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時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點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時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時闻名全国。
食用须知
营养价值
猪肉富含铜,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肾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富含脂肪,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提供必需脂肪酸,促进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增加饱腹感。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提供血红素(有機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注意事项
选购時,粘连在一起的猪肉不要买。包装袋中冰晶多的不要买。置于冰柜外层的不要买。
另外,猪肉不宜与乌梅、甘草、鲫鱼、虾、鸽肉、田螺、杏仁、驴肉、羊肝、香菜、甲鱼、菱角、荞麦、鹌鹑肉、牛肉同食。食用猪肉后不宜大量饮茶。
制作方法
做法【一】 | |
材料 | 带皮五花肉、香葱、生姜、调味料等 |
第1步 | 带皮五花肉整块放进开水锅中汆烫至沸腾后2、3分钟,中间翻面; |
第2步 | 取出,用刀刃刮除肉皮上的杂质和细毛; |
第3步 | 切成麻将大块; |
第4步 | 砂锅底部铺上一层折断的竹签(有竹篦子最好,我没有,所以用竹签代替) |
第5步 | 再铺上整棵香葱和切成大片的生姜; |
第6步 | 将肉块儿肉皮朝下,码在葱姜上; |
第7步 | 加入绍酒、酱油和冰糖; |
第8步 | 上火,大火煮开后转微火,盖上锅盖慢炖3个小時; |
第9步 | 中间一个半小時左右時,打开锅盖翻面,使肉皮朝上,继续加盖慢炖; |
第10步 | 炖好的肉块小心码入耐热容器(紫砂炖盅最好,我没有) |
第11步 | 去除汤汁中的葱姜和竹签,并尽量去除表层厚厚的油脂,浇在肉块儿上; |
第12步 | 蒸锅上汽后,放入肉块儿,盖上保鲜膜,大火蒸30分钟即可。 |
做法[一]详细图解 » | |
做法【二】 | |
材料 | 五花肉、绍兴黄油、生抽酱油、老抽、冰糖、姜片、大葱段、小葱 |
第1步 | 五花肉洗净,用刀将肉皮刮净,放入冷水中浸泡30分钟,去除血水。 |
第2步 | 捞出,切成2CM见方的块备用。 |
第3步 | 锅中倒水烧开,将五花肉块放入锅中煮5分钟,捞出备用。 |
第4步 | 取砂锅,在锅底垫上竹篦子(我没有,用了几根扁的雪糕棍垫底,效果也不错)。 |
第5步 | 篦子上铺葱段和姜片。 |
第6步 | 然后将五花肉皮朝下码入砂锅中。 |
第7步 | 倒入黄酒、酱油。 |
第8步 | 再放入冰糖。 |
第9步 | 将小葱结放在最上面,大火烧开。 |
第10步 | 用锡纸将砂锅口封住(原始做法是用桃花纸俺没有,锡纸的效果也不错,锡纸没有也可用牛皮纸之类,大家可以就地取材哈),盖上盖子,转小火(最最小的火候),焖制2小時熄火。 |
第11步 | 将焖好的五花肉取出,肉皮朝上装入小陶罐里。 |
第12步 | 将剩余汤汁也一同倒入,盖上罐子盖,蒸30分钟即可食用。(如果没有陶罐用其他有盖子的容器也行)。 |
做法[二]详细图解 » | |
做法【三】 | |
材料 | 猪五花肉、葱姜、西兰花、老抽、生抽、花雕酒、冰糖、八角桂皮 |
第1步 | 准备好食材 |
第2步 | 用刀刮除猪皮上的杂质和细毛,刮不掉的用眉镊子拔除,清洗干净。 |
第3步 | 切成3公分宽的方块,冷水下锅焯出血水。 |
第4步 | 砂锅底部铺上葱段姜片,为了防止粘锅,我在最底层铺了一层粽叶。如果家里有小篦子放在底下最好。 |
第5步 | 将肉皮朝下,整齐码放在砂锅里。加入冰糖大料,倒入花雕老抽生抽的混合液,大火煮开转文火炖一个小時。 |
第6步 | 将闷煮好的五花肉肉皮朝上码放在小砂锅或耐高温的大碗里,上蒸锅大火蒸30分钟以上。 |
第7步 | 搭配焯过水的西兰花。有没有想来碗白饭的赶脚,嘿嘿! |
做法[三]详细图解 » | |
做法【四】 | |
材料 | 香葱、冰糖、黄酒、老抽、酱油、五花肉、姜 |
第1步 | 五花肉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待水煮沸五分钟后关火 |
第2步 | 取出氽过的五花肉再次冲洗干净,切成4*4厘米块状 |
第3步 | 用棉线绑上(为了炖煮時不变形) |
第4步 | 砂锅放上一层竹签(防止长時间煮肉粘底) |
第5步 | 铺上洗净切好的香葱段和姜片 |
第6步 | 放上肉块,肉皮超下 |
第7步 | 加入50克冰糖、50克酱油、10克老抽 |
第8步 | 最后倒入200克黄酒 |
第9步 | 盖上砂锅大火煮开后小火煮两小時 |
第10步 | 取出肉块,肉皮朝上,倒入煮時的料汁放入蒸锅大火蒸半小時即可 |
第11步 | 成品图 |
做法[四]详细图解 » | |
做法【五】 | |
材料 | 五花肉、黄酒、生抽、老抽、冰糖、香葱、姜、桂皮、八角、香叶 |
第1步 | 五花肉凉水下锅焯水几分钟,去浮沫。 |
第2步 | 然后刮洗干净切成4公分方块。 |
第3步 | 姜和葱放入砂锅里码好。 |
第4步 | 然后把洗好的肉肉皮朝下码到砂锅里。 |
第5步 | 放入冰糖,八角,桂皮,香叶,生抽老抽,然后倒入黄酒加适量水。 |
第6步 | 盖盖严,小火慢炖约2小時。 |
第7步 | 之后取出肉皮朝上摆在碗里,放入蒸锅大火蒸30分钟。 |
第8步 | 肥而不腻,入口香糯的东坡肉做好了。 |
做法[五]详细图解 » | |
做法【六】 | |
材料 | 五花肉、冰糖、干红枣、生抽、生姜、老抽、香葱、水、莲子、桂圆 |
第1步 | 选好肉厚又宽的条纹非常漂亮的五花肉,温水洗干净切大块备用 |
第2步 | 用细绳子扎起来,既为了好看又为了在做的过程在肉块造型不会走形,口感也会很好 |
第3步 | 锅烧八分热,倒入半碗油 |
第4步 | 油七分热,将肉块皮朝上放进锅内 |
第5步 | 锅铲稍微压住肉块,中小火慢慢煎出肉中油脂并呈金黄色,然后取出肉块,控去油脂刷净锅内 |
第6步 | 为了防止肉块烧焦,咱们先在锅内铺上竹篾,没有的话,可以铺干荷叶、草垫都可以的 |
第7步 | 铺上生姜片、葱段 |
第8步 | 铺放上绑好的五花肉 |
第9步 | 另准备一个锅,锅内放入一碗水和冰糖 |
第10步 | 大火烧开,继续熬 |
第11步 | 熬至微微浓稠状调至小火用勺子四圈搅匀慢慢熬,很浓稠变色可以拉丝即可关火 |
第12步 | 舀适量糖色、生抽、老抽调好浇入每一块猪肉 |
第13步 | 倒入适量的清水没至猪肉三分之二处即可,开大火烧开 |
第14步 | 大火烧开捞去葱段,加入红枣、莲子等,转至小火继续焖一小時 |
第15步 | 炖至下面的肉肉用筷子可以插进去,翻过来继续小火焖,一直到快收汁時候再翻过来 |
第16步 | 出盘,撒點葱花装饰一下 |
第17步 | 成品图 |
做法[六]详细图解 » | |
做法【七】 | |
材料 | 五花肉、葱、姜、老抽、生抽、黄酒、冰糖 |
第1步 | 准备好材料,葱切段,姜切片备用 |
第2步 | 锅中烧水,下五花肉焯水,焯好水后捞出放水中清洗,刮去皮上杂质 |
第3步 | 15ML老抽,15ML生抽混一起调好,黄酒300ML |
第4步 | 砂锅中放入姜片,葱段 |
第5步 | 焯好水的五花肉切成4CM*4CM方块,肉皮朝下排入砂锅中,注入黄酒,生抽老抽,冰糖 |
第6步 | 盖上盖,小火慢炖一个小時 |
第7步 | 炖好的肉取出,肉皮朝上排放在碗中,放蒸锅中蒸制,中火蒸20分钟即可 |
做法[七]详细图解 » |
历史文化
传说一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他云游四海来到永修境内一个叫艾城的地方。三伏天,苏东坡救了一个中暑的小孩。作为农夫的父母,买了两斤猪肉,用一束稻草捆着提了回来,想问苏先生的口味。恰巧,苏东坡正在赋诗填词,口中朗朗念着:“禾------草------珍------珠------透心香......”。农夫听了一楞,仔细琢磨,认为是让他把肉和着稻草整煮,并要煮透心。吃饭時,菜端上桌来,苏东坡见一块整肉,没斫没切,还用稻草捆着,不知什么原因,又不好意思开口。农夫挺奇怪,就对苏东坡说:“早上我去问你,你不是说‘和草整煮透心香’吗?我是按照你的意思给弄的,先生怎么不吃呢?”苏东坡恍然大悟,也只好顺坡下驴。没想到猪肉掺杂着稻草香味,十分清香可口。吃完饭,农夫夫妇出门去了。东坡想:主人如此盛情款待,打扰几天了,十分过意不去。几次要走,主人都不肯,不然还是走了吧。主意一定,苏东坡从包袱里取出五两纹银,放在桌子上,留下一张字条,上写着:“主人盛情难却,东坡不辞而别。”农夫夫妇回来,看见条子后大吃一惊,原来救自己孩子的恩人竟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先生。
传说二
据传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時,组织民工在西湖筑了一道堤,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为了感谢苏东坡,那年过春节,城里男女老少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盛情难却,苏东坡便收下了猪肉。后来,他叫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按民工的花名册,挨家挨户把肉分送给他们过年。老百姓看到苏东坡不忘民工,越发爱戴他,把他送来的肉叫“东坡肉”。吃起东坡肉来更觉味道鲜美。
那時杭州有家大菜馆,菜馆老板见人们夸说东坡肉好,就和厨师商量,也把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挂出“东坡肉”的牌子。牌子一挂出来,那家菜馆的生意就兴隆极了,从早到晚,顾客不断。每天杀十头大肥猪都不够卖。别的菜馆看得眼红,也都学着做了起来。一時间,大小菜馆家家上市东坡肉。
再说苏东坡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朝廷中的一班奸臣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听说他受到杭州老百姓爱戴,心里更不舒服。他们当中有个御史,乔装打扮到杭州,存心来找苏东坡的岔子。御史到了杭州,在一家饭馆吃饭。堂倌递上菜单请他點菜。他接过来一看,头一样菜就是“东坡肉”。于是他皱起眉头想了想,不觉高兴得拍着桌子大叫:“我就要點这个菜。”他吃过东坡肉,觉得味道真是不错,向堂倌一打听,知道东坡肉家家菜馆都有。于是,就把杭州所有菜馆的菜单,统统收集来,之后,便兴冲冲地回京去了。御史回到京城,马上就去见皇帝,说:“皇上呀,苏东坡在杭州贪赃枉法,坏事做绝,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皇帝问:“你怎么知道,可有什么证据?”御史就把那一大沓油腻腻的菜单呈了上去。皇帝本来就是个糊涂蛋,他一看菜单,也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传下一道圣旨,将苏东坡革掉官职,发配到海南去了。
苏东坡革职充军之后,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处,仍像过去一样赞扬他,把他疏浚西湖筑的堤称为“苏堤”,还把东坡肉公推为杭州第一道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