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菜谱大全 > 炒疙瘩

炒疙瘩

北京市传统地方面食

菜品概述

炒疙瘩是北京的一种特色的炒面食品。炒疙瘩色泽深黄,黄绿相映成辉,食之绵软柔韧,醇香可口。制作过程中煮炒兼用。炒疙瘩颜色焦黄,配上绿叶鲜菜,黄绿相间。吃起来又绵软又有劲,越嚼越香。炒疙瘩的创始人是北京和平门外臧家桥附近的穆老太太和她的女儿。

做菜菜网为大家免费整理收集13种炒疙瘩的制作方法。

炒疙瘩cover-1
炒疙瘩cover-2
炒疙瘩cover-3
炒疙瘩cover-4
炒疙瘩cover-5

历史起源

相传,民国初年(1912年),有姓穆的母女俩在北京宣武区虎坊桥东北的臧家桥,开了一家小面食店,叫“广福馆”。店里主要供应各种价格低廉的面食。由于本小利微,饭菜平常,所以开始的時候,“广福馆”生意只够维持家用,很不景气。

有一天,店主只和了十斤面,可是一天都过去了,却还剩下了一半多呢。母女俩都愁死了。

怎么办?眼看再不做出来,面就要变质了。母亲只好把剩下的面重新揉了揉,然后揪成比骰子稍微大一點的小疙瘩,放到开水锅里煮熟,之后捞出来在阴凉处晾着。晚上,母女俩就用这些熟面疙瘩加了點青菜炒着吃了。谁想到这样随便做出来的面食,竟然味道不错。

于是,母女俩就决定第二天试着给大家做着吃,并且给这种新发明的面食,起了个名字叫“炒疙瘩”。就这样,炒疙瘩的雏形初步形成了。

果然,因为“炒疙瘩”的味道香鲜,价格也便宜,许多顾客都抢着吃,而昨天晚上那五六斤的面疙瘩,一会儿就被大家抢购一空。

之后,母女俩就开始精心制作这种炒疙瘩,并且在配料上逐步改进,终于创出了别具风味的小吃。

因为广福馆在臧家桥的南端,是堂子街、韩家谭、五道庙、杨梅竹、斜街的五道路的路口,就像是一座寨子。店主姓穆,且家里没有男丁,于是就有些好事的读书人戏称其为“穆家寨”,甚至后来大家都淡忘了“广福馆”这个正名,而只记得有炒疙瘩的“穆家寨”了。

因为母女俩的辛勤劳动与高超技术,炒疙瘩渐渐地声名鹊起,吸引了许多到琉璃厂逛的文化名流,大家逛完琉璃厂都愿意来“穆家寨”吃炒疙瘩。当時,有位书法名家在吃完炒疙瘩后,还即兴写了首诗,称赞“穆家寨”的炒疙瘩:“廿载蜉游客燕京,每餐难忘穆桂英。寄语她家女招待,可曾亲手去调羹。”名画家胡佩衡、于非暗也纷纷以字画相赠,表达自己对“穆家寨”炒疙瘩的喜爱与推崇。

可惜,1952年女店主去世后,因为没有人继承,“穆家寨”只好停业了。

值得庆幸的是,因为穆家寨的炒疙瘩生意非常好,所以当時已经有许多饭馆都在纷纷仿效,比如前门外李纱帽胡同(就是大力胡同)的“东恩元居”。

“东恩元居”的创始人是河北河间的马东海兄弟俩,自从1929年到北京学习炒疙瘩后,就不断地发展创新,并且使炒疙瘩的味道提高不少,也很快就声震北京。

穆家寨的炒疙瘩生意兴隆,不少家饭馆纷纷仿效,但以前门外李纱帽胡同(现大力胡同)的“东恩元居”最为著称。恩元居的创办人是河北河间县的马东海兄弟俩,1929年到京学习炒疙瘩的方法,并有创新和提高,也很快闻名京都。炒疙瘩用上等面粉,加水和匀揉成面团切开,成直径为黄豆粗的长圆形后,再用手揪成黄豆般大小的圆疙瘩,倒入沸水中煮熟,开锅后随即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三五分钟捞出,以保证疙瘩口感,选用牛肉的鲜嫩部位,切成丝用油及佐料煸炒,然后将煮熟经冷水浸泡后的疙瘩倒入,加香油炒成金黄,根据不同季节配上各种精选蔬菜,出锅装盘,黄绿相间,香味扑鼻,引入食欲。由于风味独特,又具有主副合一、经济实惠的特點,问世之后,就成为北京清真小吃中的佳品,得到人们的喜爱。

不少餐馆,仍有炒疙瘩供应,但风味与“恩元居”的相比,相差甚远了。原因在于制作上图省事,如过去店家客人进店后,问清吃多少,现制现揪,用機器轧出,煮后就放在凉水中浸泡,客来了,从凉水中捞出来炒,已糜烂无筋道的口感了,配料也不讲究,因此信誉下降,已没有炒疙瘩味了。

疙瘩是北京特有的一种传统清真小吃。已有近百年历史,制作过程中煮炒兼用,颜色焦黄,配以時令蔬菜,选料考究。吃起来又绵软又有劲,越嚼越香。实为清真小吃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炒疙瘩,色泽深黄,黄绿相映成辉,食之绵软柔韧,醇香可口,是北京特有的一种面食品。制作过程中煮炒兼用,炒疙瘩颜色焦黄,配上绿叶鲜菜,黄绿相间,吃起来又绵软又有劲,越嚼越香。

炒疙瘩的创始人是北京和平门外臧家桥附近的穆老太太和她的女儿。民国初年,母女俩开了个饭铺,取名“广福馆。”由于本小利微,饭菜平常,生意很不景气。有一天,只合了十斤饴烙面,卖了一天,临到关门時还剩下了五、六斤。母女俩正发愁,忽然想起了一个主意。她放平案板,把剩余的饴烙面拿过来重新揉过,然后揪成比疙瘩骰子略大一點的小疙瘩,下到开水锅中煮熟,捞出后摊在阴凉处。当晚,母女俩就用这些熟面疙瘩加了些青菜炒着吃,没想到口味特别好。她们边吃边商量,决定在原经营品种的基础上再添上这道新的面食,起名叫“炒疙瘩”。

风味特点

吃起来又绵软又有劲,越嚼越香,滑爽可口,营养丰富。

制作方法

做法【一】
材料自制面疙瘩、泡发的青豆、胡萝卜丁、黄瓜丁、猪肉丁、蒜末、葱、姜、调味料等
第1步胡萝卜、黄瓜切成丁
青豆(或黄豆)泡发并煮熟备用。
第2步猪肉切成丁备用。
第3步面和成较硬的面团,放置30分钟。
第4步擀成0·5cm厚的面片。
第5步切0·5cm宽的长条。
第6步将长条切成0·5cm见方的面丁(面疙瘩)。
第7步切好的面疙瘩。
第8步下水煮熟,捞出备用。
第9步炒锅放油烧热,下入肉丁、葱姜。
第10步肉煸熟后下入胡萝卜丁、青豆煸炒。
第11步加入酱油、适量盐。
第12步下入煮熟的面疙瘩,翻炒均匀,出锅前放入黄瓜丁、蒜末。
第13步炒疙瘩成品。
做法【二】
材料面粉、黄瓜、萝卜丁、牛奶、冰镇水、葱花、蚝油、蒜末
第1步和面(关键):和之前要放一點盐(为了上劲);用冰镇水(放入冰箱里的更筋道)和牛奶和面哦;揉面的時候要一點一點把面揉进去(揉得越硬越好)。
第2步把面团切成疙瘩。
第3步煮:用水煮至九成熟,否则炒不透(用冰水和的),然后再用凉水过一下。
第4步炒:锅上火入油,入葱花煸香,然后入丁、疙瘩、蚝油、酱油、蒜末出香味。
做法【三】
材料面疙瘩、黄瓜、胡萝卜、肉、姜、葱、调味料等
第1步可以自己在家做疙瘩,面和的硬一點,然后搓成细长条,切成小一點的一个个的面疙瘩,孩他爹这次是在市场买的现成的,锅中烧开水下入面疙瘩,不用完全煮熟,捞出过凉水,一遍遍的用凉水清洗,直至表面没有面糊才行,这样炒出来的疙瘩才不会粘到一起。
第2步黄瓜切丁。
第3步猪肉切丁。
第4步胡萝卜切丁。
第5步姜切片,葱切成葱花。
第6步油热后先放入胡萝卜,炒出红油即可盛出备用。
第7步然后再加入少许油,放葱姜,炒香加入肉丁翻炒。
第8步加入适量的老抽,生抽。
第9步肉差不多炒熟后,加入面疙瘩。
第10步最后加胡萝卜丁,黄瓜丁。
第11步加入适量的盐,翻炒均匀,装盘。
做法【四】
材料面粉、黑麦粉、碱面、盐、水、牛肉、冬菇、青、红柿子椒、姜末、酱油
第1步将面粉和黑麦粉混合后,放入碱面和盐,慢慢加入水合成面团(面团要活的稍微硬些)盖上保鲜膜醒30分钟。
第2步擀成0·5cm厚的大片。
第3步然后切成大约1cm的宽条。
第4步搓圆切成大小均匀的小疙瘩。
第5步做锅,水开后放入疙瘩煮熟(煮時多加入几次冷水,把心煮透防止夹生)。
第6步煮熟后捞出,过凉水沥干,备用。
第7步牛肉切成丁。
第8步冬菇泡发去蒂,切成丁;青、红柿子椒洗净切丁;姜切末。
第9步锅中倒入油加热,放入牛肉丁略炒,加入冬菇丁、青、红柿子椒丁,翻炒。
第10步放入姜末、煮熟的疙瘩、酱油、盐、味精,翻炒均匀。
第11步出锅前倒入香油即可。
做法【五】
材料面粉、胡萝卜、牛肉馅、土豆、青豆、黄瓜、辣椒、大葱、生姜、料酒、盐、酱油、花椒粉、香油
第1步准备材料。
第2步面粉中加入2克盐,加水和成面团。
第3步包上保鲜膜醒20分钟。
第4步将醒好的面揉光,擀成面饼。
第5步切成条。
第6步将切成条的面搓成棍。
第7步用手就成黄豆大小的面团。
第8步撒少许面粉揉一下,成为疙瘩。
第9步锅中加水,水开煮疙瘩。
第10步煮熟的疙瘩过凉水,迅速捞出沥干水分。
第11步胡萝卜切丁。
第12步黄瓜切丁。
第13步青椒切丁。
第14步土豆切丁。
第15步炒锅中加底油,下入土豆、胡萝卜、青豆翻炒盛出备用。
第16步另起锅加油,小火爆香葱末、姜末。
第17步下入牛肉馅翻炒,加料酒、盐、酱油翻炒均匀。
第18步下入炒好的蔬菜丁翻炒。
第19步下入沥干水分的面疙瘩翻炒均匀。
第20步加黄瓜丁、青椒丁翻炒。
第21步翻炒均匀即可出锅了。
做法【六】
材料面粉、清水、牛里脊、黄瓜、胡萝卜、葱花、料酒、生抽、老抽、盐
第1步面粉入盆
第2步加入清水,揉成稍硬些的面团,盖湿布饧1小時左右,饧面時,可以做其它准备工作
第3步牛里脊切成小丁,黄瓜、胡萝卜切小丁
第4步饧好的面团取出置于案板上,揉圆,擀成椭圆的大片,厚约6毫米
第5步擀面杖当成尺子,压住面片,用刀沿着擀面杖,将面皮划成宽约6毫米左右的面条
第6步将面片全部拉成面条,边拉边撒些面粉,防止粘连
第7步将所有面条都裹上面粉发,然后顺着一个方向捋好,切成宽约6毫米左右的小丁
第8步取一个筛子,将这些小面丁放入筛子中,摇啊摇,摇成圆润的小丸子;如果没有筛子,可直接用双手在案板上来回搓圆
第9步锅中放清水,煮开,将小丸子放入水中,用勺子推一推水,防止粘锅底;待水开煮几分钟,全部的小丸子浮上水面,并且体积变大,即可出锅,可过水沥干备用,也可不过水,直接捞出入炒锅中,与炒好的辅料翻拌均匀入味
第10步热锅凉油,葱花呛锅,出香味后,入牛肉丁翻炒
第11步牛肉炒至表面变白,将胡萝卜丁入锅,放盐、生抽、老抽,翻炒至胡萝卜成熟
第12步倒入黄瓜丁,翻拌均匀即可,不要炒过火
第13步倒入煮好的疙瘩,翻拌均匀,出锅。吃時辅以大蒜、米醋、辣椒油更香
第14步开吃啦!
做法【七】
材料面粉、洋葱头、青椒、胡萝卜、蚝油、盐、鸡精
第1步面粉用温水和好揉成面团醒二十分钟。面的软硬程度根据个人口味而定。
第2步醒好的面给它擀成面饼,要稍微厚一點,然后用刀切成条,再上面撒些干面粉搓一下,搓成差不多小手指粗细就可以,都搓好后用刀切成丁(正宗老北京做法是一个一个揪出来的,我为了节省時间)切好后再用干面粉轻轻揉一揉防止粘在一起。
第3步起锅做水,水开后将切好的面疙瘩放入,煮熟后捞出过一下凉水备用。
第4步把洋葱、胡萝卜、青椒都切成丁(配料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放),大小跟面疙瘩差不多。然后起锅,锅热后放少许油,放入配料翻炒,然后加入蚝油,鸡精,盐调味。
第5步最后放入煮好的疙瘩,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

营养价值

小麦面粉: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睥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

牛肉(肥瘦):牛肉富含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機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该季节的补益佳品;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油菜:油菜中含有丰富的钙、铁和维c。另外胡萝卜素也很丰富,是人体黏膜及上皮组织维持生长的重要营养源,对于抵御皮肤过度角化大有裨益,爱美人士不妨多吃一些油菜。油菜还有促血液循环、散血消肿、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强身健体等功效。另外最近国外科学家还在油菜中发现含有能促进眼睛视紫质合成的物质,能起到明目的作用,同時指出十字花科蔬菜如油菜可降低胰腺癌发病的危险。

食用指南

炒疙瘩作为早餐、中餐、晚餐或者零食均可。

禁忌与副作用

牛肉(肥瘦):牛肉不宜与板栗、田螺、红糖、韭菜、白酒、猪肉同食,容易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

所属菜系

北京小吃。

炒疙瘩成品实拍

炒疙瘩成品图1
声明:炒疙瘩的制作步骤及图片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本菜品中出现的内容(不限文字/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查属实后将会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道菜:狮子头

下一道菜:金针菇拌黄瓜

菜品导读 ▽

概述
历史起源
风味特点
制作方法
营养价值
食用指南
禁忌与副作用
所属菜系
成品实拍
做法大全

©做菜菜 ZuoCaiCai.COM 教你做一手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