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肠粉,又称布拉肠粉、布拉肠起源于广州,由广州西关泮塘荷仙馆创制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味道鲜美,价钱便宜,所以在广州十分畅销,成为一道大众化的小食。那時候,肠粉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
2007年出版的《中华名吃·广东菜》认为,肠粉是抗日战争時期由广州西关泮塘荷仙馆创制。而1998年出版的《香港特色小吃》则认为,肠粉实际上是上世纪30年代广州的流动小贩们所制作出来的一种街边小吃;到了后来,才逐渐出现在餐馆里,并搭配了各种馅料。
肠粉已经是广东著名的传统特色美食之一,肠粉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肠粉按流派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布拉肠粉,另一种是抽屉式肠粉,由于使用的制作工具不同,所以导致做出的肠粉都不相同。
布拉肠粉品尝馅料为主(肠粉浆大部分是使用粘米粉再添加澄面、粟粉和生粉)。抽屉式肠粉(肠粉浆是使用纯米浆做成)主要品尝肠粉粉质和酱汁调料。
产品分类
广东肠粉主要流派有两种:一种是布拉肠粉,另一种是抽屉式肠粉,由于使用的制作工具不同,所以导致做出的口味都不相同。
布拉肠粉以广州西关的尤为出名,它是以品尝馅料为主(肠粉浆大部分是使用粘米粉,再添加玉米淀粉)。
抽屉式肠粉(肠粉浆是使用纯米浆做成)主要品尝肠粉的粉质和酱汁调料。
肠粉是广州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同時也是很多市民早餐的必选之品,老广记忆中的美食之一。布拉肠粉是将米浆置于布上蒸成,又叫布拉蒸肠粉。以往经常由流动小贩在街角出售斋肠,大部份已转为铺位经营,一般会将肠粉切断,吃時再加入芝麻、甜酱及辣酱调味。注意,猪肠粉与肠粉并非同一类食物,但某些食客会将之混淆。猪肠粉虽然同是米浆制作,但是却与肠粉不同,味淡的猪肠粉并无馅料,是由米浆卷成卷状然后切粒,每粒的横切面有如树木的年轮般成不规则的圈状,配以不同风味的酱油而成。
调味品
在香港广佛等地,多配以生抽加花生油或猪油。潮汕地区多用花生酱、芝麻浆或沙茶酱等地方特色酱料,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区则多加添芝麻以及甜酱,各有特色。
制作
主料:米浆,猪肉或牛肉,虾仁,青菜,鸡蛋,鱿鱼丝,菜脯粒。
做法:
肠粉的制作很简单,在大网筛子上铺一块白布,将磨好的米浆浇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馅料,卷成猪肠形,置于盘上,淋上调好的酱汁便可。
制作方法
做法【一】 | |
材料 | 肠粉、肉末酱、蒜、鸡蛋、蚝油、油炸红辣椒 |
第1步 | 盘底抹點油,放入肠粉,将打散的鸡蛋淋桑,周围铺上白菜。 |
第2步 | 水开后蒸6分钟 |
第3步 | 出锅备用,这時可以爆香蒜头,加耗油、生抽、盐开水煮成汤汁,最后加上已经做好的肉末酱。 |
第4步 | 然后将做好的酱汁淋在肠粉上 |
第5步 | 爽滑的肠粉,有木有垂涎欲滴 |
做法一详细步骤 » | |
做法【二】 | |
材料 | 粘米粉、澄粉、葛粉、水、油、猪肉、胡萝卜、蒜苗、盐、淀粉、鸡蛋、米椒、剁椒、蒜末、姜末、白芝麻、蒸鱼汁、生抽、蚝油、鸡精、油、香油、胡椒粉 |
第1步 | 起锅烧油,小火,下剁椒、蒜末、姜末煸出香味 |
第2步 | 用碗盛出,加蒸鱼汁、生抽、蚝油、鸡精、蚝油、胡椒粉调成酱汁待用 |
第3步 | 准备好两个不锈钢平盘 |
第4步 | 猪肉、胡萝卜和蒜苗都切成末 |
第5步 | 猪肉用淀粉抓匀 |
第6步 | 起锅烧油,油七成热時,下猪肉末翻炒变色煸香 |
第7步 | 下胡萝卜、米椒和蒜苗翻炒均匀 |
第8步 | 加盐、鸡精、蚝油调味 |
第9步 | 用碗盛出待用(馅料) |
第10步 | 鸡蛋磕入碗中,划散待用 |
第11步 | 准备好粘米粉、澄粉、葛粉 |
第12步 | 加水和油调成稀面糊 |
第13步 | 起锅烧水,勺一勺面糊入平盘中(盘子用薄油刷一下),隔水蒸 |
第14步 | 转动盘子,面糊能够摊平 |
第15步 | 勺入一小勺蛋液,盖上锅盖,蒸2分钟,鼓泡就好了 |
第16步 | 起锅,铺上馅料 |
第17步 | 用铲子辅助卷起 |
第18步 | 依次蒸完 |
第19步 | 淋上酱汁(不喜欢辣椒的,也可以淋上少许生抽也可) |
第20步 | 好了 |
第21步 | 开吃了 |
第22步 | 成品图 |
第23步 | 成品图。 |
做法[二]详细图解 » | |
做法【三】 | |
材料 | 肠粉专用粉、肉末、韭菜、鸡蛋、食用油、盐、生抽、辣椒油、胡椒粉 |
第1步 | 准备好材料 |
第2步 | 用清水将肠粉专用粉调成糊,粉和水的比例为1:1 |
第3步 | 锅中烧热,下打好的鸡蛋炒熟 |
第4步 | 另起锅,烧热,下油下肉末炒出油至金黄色,加入盐,生抽,胡椒粉炒匀 |
第5步 | 下切成粒的韭菜一起翻炒至八成熟 |
第6步 | 下炒好的鸡蛋一起炒,加入少量盐,生抽炒匀即可起锅备用 |
第7步 | 取一个平底的盘子,舀入调好的米糊(刚没过盘底即可),放入蒸锅中 |
第8步 | 盖上盖子,水开后约三分钟即可拿出 |
第9步 | 蒸好的粉放入凉开水中泡一会,揭下粉皮 |
第10步 | 粉皮放大點的盘子中,加入刚炒好的馅 |
第11步 | 卷起来即可成肠粉 |
第12步 | 蘸汁用生抽,辣椒油调成,淋在肠粉上即可 |
做法[三]详细图解 » | |
做法【四】 | |
材料 | 粘米粉、猪肉馅、生菜、鸡蛋、芝麻油、盐、鸡精、白糖、蚝油、海鲜生抽、花生油 |
第1步 | 生菜洗干净,装盘备用。 |
第2步 | 准备好猪肉馅,装盘备用。 |
第3步 | 碗里面打入2个鸡蛋,把鸡蛋液搅拌均匀,备用。 |
第4步 | 往盆里面倒入适量的粘米粉,倒入适量的水,用筷子搅拌均匀。 |
第5步 | 开大火,锅内加入适量的水,把水烧开。加入蚝油,盐,鸡精,白糖,海鲜生抽,少量的芝麻油,搅拌均匀。 |
第6步 | 用小火慢慢熬十分钟左右。 |
第7步 | 把做好的酱汁,倒入调料碗里面。 |
第8步 | 锅内加入半锅的水,开大火,把水烧开。等水烧开之后,改小火,准备蒸肠粉。 |
第9步 | 蒸盘上面刷點少量的花生油,倒入调好的米浆。 |
第10步 | 倒入搅拌好的鸡蛋液。 |
第11步 | 加入适量的猪肉馅。 |
第12步 | 再把生菜撕碎,放在蒸盘上面。 |
第13步 | 把蒸盘放到锅内。 |
第14步 | 盖上锅盖子,用最小的火蒸熟。(一定要盖上锅盖,这样可以更快的把肠粉蒸熟。) |
第15步 | 用夹子取出蒸熟的肠粉。 |
第16步 | 用刮板把肠粉刮出,装盘就可以啦! |
第17步 | 好吃的肠粉就做好啦!生菜的清香和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非常的美味。 |
第18步 | 淋上自己喜欢的酱汁,让人回味无穷,念念不忘。 |
第19步 | 成品图 |
做法[四]详细图解 » | |
做法【五】 | |
材料 | 猪肠粉、肉末、葱 |
第1步 | 猪肉剁成末,用盐、胡椒粉、生抽、蚝油、生粉、油腌一会儿。 |
第2步 | 把猪肠粉小心摊开,放入肉末、葱粒。(肉要摊开摊薄,不然蒸時难熟)。 |
第3步 | 再重新将肠粉卷起来。 |
第4步 | 用刀切成小段。 |
第5步 | 放入碟中,淋上油,上蒸架蒸5-6分钟就可以了。 |
第6步 | 吃的時候淋上酱油,味道好极了。(可以洒點芝麻更香口呢) |
做法[五]详细图解 » | |
做法【六】 | |
材料 | 粘米粉、澄粉、生粉、瘦肉末、鸡蛋、盐、酱油、葱花 |
第1步 | 粘米粉,澄粉,生粉5:2:1 |
第2步 | 适量水调成糊浆,不能太稀也不用很稠 |
第3步 | 准备肉末,加入盐,花生油,酱油腌制 |
第4步 | 鸡蛋打散 |
第5步 | 煮调味汁:热锅下油,把姜片煸香,加入适量酱油,耗油,水,煮一小会 |
第6步 | 完成 |
第7步 | 蒸盘中加入浆糊,加入肉末,葱花,后面再做加入鸡蛋的 |
第8步 | 上锅蒸几分钟,刮刀刮到碟子里,加入调味汁就可以享用啦 |
做法六详细步骤 » | |
做法【七】 | |
材料 | 粘米粉、澄粉、木茨粉、生抽、香油、白糖、胡椒粉 |
第1步 | 把粘米粉和澄粉混合,加少许水。 |
第2步 | 木茨加入少许粘米粉和澄粉浆,用开水冲,然后倒回粘米粉和澄粉浆中,调好浓度。 |
第3步 | 蒸锅开火,盘底刷一层油,然后倒入适量的米浆,入锅蒸至起泡,即可起锅。 |
第4步 | 起锅装盘。 |
第5步 | 把白糖,生抽,香油,胡椒粉调成汁,淋入肠粉面上便可吃了。 |
做法七详细步骤 » |
菜品特色
鸡蛋:润燥、增强免疫力、护眼明目
斋肠粉
斋肠粉的食法有两种,一种是切成6厘米长的段,装碟,直接淋上豉油食用,如再撒一些熟芝麻和葱花,则更加可口。一种是切成3厘米长的段,装碗,浇上浓浓的牛腩汁,如果里面还有几块牛腩,那就更有滋味了。
虾米肠粉
虾米肠粉一般都是煎后食用:将每条虾米肠粉切成三段,放入煎锅中煎至外皮色呈浅黄且发硬時,装碟,随辣酱味碟上桌即可。
牛肉肠粉
牛肉肠粉吃法很简单,将切段的牛肉肠粉放在小条碟里,边上摆放两棵熟菜心,淋上豉油即可尽情享用。
民间传说
肠粉的起源充满争议,一个说法,肠粉始于唐朝,广东肠粉最早起源于唐代的泷州(今广东罗定市)。那時,一位名叫惠积的佛家人在龙龛道场无意中创造了一种名为“龙龛糍”的传统美食。这种糍粑以米浆加油盐、花生碎、葱和韭菜混合而成,经过蒸制后口感细腻、嫩滑,非常适合随時食用。起初,这种美食主要是为了满足道场僧侣和信徒的简便食用需求而制作的。
另一个说法,将肠粉发明的知识产权授予了乾隆皇帝。说乾隆皇帝游江南那会儿,受了吃货大臣纪晓岚的诱惑,品尝了一种 叫“龙龛糍”的特色小吃,对于这种“够爽、够嫩、够滑”的美食,乾隆赞不绝口,并乘兴说:“这龙龛糍并不像糍粑,反而有點像猪肠子,不如就叫肠粉吧。”
上述两种肠粉起源之说,属民间传说,并不靠谱。